亞洲人有機會進 NBA 工作嗎?來自台灣的 UX 設計師 Tica Lin 以本身在費城 76 人 1 年 3 個月的工作觀察,彙整出美國籃球運動產業相關專業工作的履歷和面試準備方法,並提醒無論是想加入體育圈從事資料分析還是行銷管理的專業人才,展示自己長期經營的相關 project 和社群影響力,將有助於取得進入當地運動產業的門票。
在這一兩年中,有許多對籃球充滿熱情的年輕學子看了我的故事與學經歷後,主動跟我聯繫,想知道究竟怎麼準備自己才能進到 NBA 工作。儘管我一直覺得我是誤打誤撞跑進北極圈的熱帶魚,但正是因為在台灣成長獲得的養份與培養出來的品質*,讓我能到籃球聖殿 NBA 的球隊貢獻一己之力,因此我也儘可能把我所知與所想分享給這些遠方追夢的同鄉人。
2.你想找籃球教練、球探、裁判、籃球營運或是訓練師/治療師相關職位嗎? 這一塊的競爭比較激烈,主要是對文化與人脈的門檻高,對台灣人很不利。首先,美國 NBA 或其他職業球隊對於外國人的工作簽證機會不多,除非你是美國人,或是在美國取得學位後有 F1 OPT 簽證,並找到願意贊助 H1B 工作簽證的職位(再加上必須有中籤的運氣),否則他們不會贊助綠卡,畢竟這樣的職位美國人也多有人才。
4. 你是想做媒體、行銷或商業營運與管理的工作嗎? 這部分是許多外行人士在 NBA 球隊能找到工作的第一塊敲門磚,當然也是不乏有許多人志向就在運動產業的媒體與商業端。售票的實習生、數位媒體剪接與行銷、從賽事經營、球季行銷、青年球隊與社區回饋等商業運作,這一塊包羅各種機會。然而就像教練、球探等職位的類型需要實務經驗與人脈,這部分商業經營雖然門檻較籃球營運低,也需要許多對文化的了解以及社交實力,並且更需要考量的是工作簽證問題。
總體來說,沒有不可能的事,但也有比較靠運氣、跟比較有努力機會的道路。身為台灣人可以努力的方向是,從以上幾點考慮自身條件,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培養不可取代的專長,想辦法取得相關的實務經驗,做為敲門磚。但最終,要有堅定的心志,知道自己對運動的熱愛不是靠能否進 NBA 工作證明的。有些優秀的朋友,因為沒有美國的工作身份,在實習期滿後即使表現優異,仍無法繼續留在球隊工作,但也能轉戰其他國家的職業球隊貢獻自身專業與經歷。
想做籃球分析/資料科學家的工作,該念什麼科系?該如何準備履歷與面試?
1.念什麼科系有關係嗎? 很多有工程科學背景的朋友以運動分析的 Data Scientist 為目標,面臨出國唸書選科系的選擇。目前 Data Science 是一個很熱門的領域,Computer Science 或Computer Engineering 也是不愁沒飯吃的學位,Statistics、Applied Math 或甚至是 Math,都可能是考慮的選項。雖然職位名稱是 Data Scientist,我在 76 人的同事沒有一個人是念 Data Science 出身的,多數人擁有科學博士學位或是碩士學位,包括:Computer Science、Applied Math、Neuroscience、Statistics,但也有曾經當高中數學老師與股票交易員的數學學士背景。如果是針對 NBA 球隊籃球分析的職位,科系與學校名聲是比較不相關的,只要符合上述相關的科系,他們更注重的是作品集、研究能力與經驗,你若有個人長期經營的 project 會更有說服力。
2.該如何準備履歷與面試呢? 籃球產業是靠人脈,很多人先做志工或實習生然後才有機會轉正,這對所有 NBA 的工作(除了球員)都是通用的。 就像上述所提及,能在履歷上展現自己已經擁有相關的 project 經驗與社群影響,不論是個人 side project 或是實習、個人社群文章發表,對於讓自己能在一幫號稱熱愛籃球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是很有幫助的。我以前的老闆在招聘新球探時,甚至面試了一位畫家,因為他寫的賽事評論部落格有大量訂閱人數,也有許多有趣的觀點。我的前同事從數學老師變成籃球資料科學家,也是因為在業餘時間自己創設了籃球分析的網站讓他能脫穎而出。
不論哪一個角色,我想運動產業的本質其實是『競爭』吧,所以如果你是願意不斷自我挑戰、自我提升,也希望 dream big 的人,也許運動產業是適合你的。
最後就是,很多人好奇的待遇:大家多少還是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基本階層的薪資報酬是不高的,但就像從發展聯盟(G-Leauge)到 NBA 的板凳,一翻就是二十倍,這也是運動產業中非線性、追求卓越的本質所致。但就籃球分析與資料科學家而言,相似職位上報酬還是比科技業低上三成,但我的同事們都非常快樂的工作。套一句我前老闆(現為 VP of Analytics, 76ers)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