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海外工作者之後|出國工作前,你應該先問自己 10 個問題(下)

Oct 31, 2024
JIA

謀定而後動,出國工作是一項重大的選擇,準備階段也同樣至關重要,從求職面試、入職適應,從海外生活安頓到職涯規劃等等,每一個挑戰都隨著航班落地接踵而來。

那麼,成為海外工作者之後,如何應對每個階段不同的挑戰呢?

本次專欄由 Meet.jobs 創辦人林昶聿(以下稱 Reinhardt),分享自身和 Meet.jobs 案例中的經驗,帶領讀者思考出國工作前應該自我思考的 10 個關鍵問題。幫助讀者在整理行李前,理清內心、評估選擇,明確判斷是否適合出國工作,並做好充分的準備。

問題 6. 如何有效尋找海外工作:多管齊下的策略

海外求職並非單靠意志力就能成功,從職缺的篩選到文化的融入,每一步都需要策略與行動力。以下是 Reinhardt 分享的四個實用管道,幫助你更高效地找到理想的海外工作機會:

1. 善用內部推薦

Meet.jobs 身為 Ai 搜尋結合獵才的求職平台,認為獵頭的競爭對手不是它家獵頭,而是企業的內部推薦。內部推薦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之一

如果你目前的工作中有海外分公司或合作廠商,可以試著與那些同事或合作夥伴建立良好關係,這可能是你進入國際職場的切入點;而內部推薦通常比外部競爭更具優勢,因為推薦人勢必會對你的專業和個人能力有更直接的了解。

2. 加入專業社群

專業社群是連結國際機會的重要平台。這不僅僅包括特定領域的技術社群,如:Java 或 AI 開發者;還包括地區性的台灣人社群,例如: TaiwanNext 主辦的 Taiwan tech summit 或海外校友會。此外,參與宗教團體或其他興趣相關的聚會也能幫助你建立人脈,例如:佛光山、慈濟或當地的教會。

3. 使用全球或區域性求職網站,借助國際獵頭服務

LinkedIn 是台灣求職者接觸海外職缺與國際獵頭的主要平台。許多國際企業 HR 、獵頭顧問,會在 LinkedIn 上開放職缺,並尋找合適的人選,因此,建立一個專業且吸引人的 LinkedIn 個人檔案與工作經歷至關重要。

此外,LinkedIn 的用戶推薦信、技能背書以及公開的職場人脈網絡,都能為你個人檔案中所呈現的職業經歷增加可信度。所以一旦有造假的嫌疑,也很容易被察覺。

其他區域性的求職網站也不可忽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拉勾網因市場競爭激烈,會公開薪資範圍,提供更透明的職位資訊,提高目標人才投遞履歷的誘因。而 Landing.jobs 除了專注於歐洲工作機會外,許多職位還有提供工作簽證。Reinhardt 提醒,靈活整合多種資源,才能提升成功率。

問題 7. 找尋海外工作前的準備:專業、文化、談判

出國工作前的準備繁雜又充滿挑戰,從履歷撰寫、求職推薦信、面試技巧、薪資談判,每一項都將就已經佔據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然而,如何聚焦最能提升成功率呢?「準備對應著需求」,從企業主的思維考量有哪些是最優先的面向,Reinhardt 提出了三大核心方向:專業能力、文化適應力與談判策略。

1. 專業能力:建立核心競爭力

在陌生環境中,更注重「以技服人」,以專業能力證明自己,是贏得信任的首要策略。最能夠代表自己的,就是你所展現的專業,例如:工程師所需掌握的程式語言、會計師需要具備國際會計知識等等。事先考取國際證照、增加競爭力的同時,也能為你爭取在國際職場中的能見度。

因此,提前盤點自身的技能與專業,並以目標職位需求進行針對性強化,才能讓自己在國際職場中更具吸引力。

2. 與他人合作的文化適應力

國際職場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才,文化適應力成為一項關鍵能力。

求職者除了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還必須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模式、職場環境、行為習慣和溝通方式。同一個國籍的人一起工作都可能產生摩擦,何況是一個團隊裡面可能有五個以上不同國籍的成員呢?也因此在多國籍團隊中,如何尊重文化差異、建立信任關係,並協調整體合作是相當重要的能力。即使個人專業能力再出色,若無法融入團隊文化,也可能導致工作不順甚至選擇離開。

3. 面試的最高原則:展現意圖、做自己

善用 LinkedIn 與求職地點設定

Reinhardt 也分享了關於面試的一個小技巧,在完善你的 LinkedIn 履歷檔案後,記得將個人檔案上的所在設置成你的目標求職國家,可以提高個人檔案被當地 HR 或獵頭搜尋到的機會;對企業方來說,他們也認為能與你盡快地安排面試。

Reinhardt 建議,你甚至可以在進行到實體面試邀約,表達「剛好回國休息,下週就能訂機票回去面試」,增加企業主對你效率執行的把握,也讓自己節省更多等待的時間;用靈活的方式展現高效率與高度的求職意圖。

把握面試雙向對話的原則

其次,是很多人會詢問面試現場到底要如何準備?

回歸我們準備的原則,你是對應著需求而來,求職者是來應徵該公司目前有需要的職缺,所以我們其實要意識到一件事情──面試是一場雙向的交流。我們應藉機會了解公司文化、制度及價值觀;同時,當我們在闡述過去經驗時,除了將重點放在展現自身的能力與人格特質,也應呈現過去的事件裡,帶給你什麼樣的思考與問題處理能力。

「面試的最高原則,就是做自己。做好自己,以及你是如何把自己做好的。」

4. 薪資談判策略:掌握雙贏

「薪資談判是為了創造雙贏的局面。」Reinhardt 以自己擔任面試官的心態分享道,當面試走到薪資討論環節,相當程度上也表示公司已經花了一定的時間和資源尋找他們想要的人才,而你目前符合他們的期待。所以不要害怕去討論你想要的待遇,因為薪水影響的不只是福利,也包含了未來工作穩定性與機會。

我們可以透過 Glassdoor(企業人士透露資訊的平台,類似於台灣的比薪水網站)了解職位的市場薪酬範圍,設立合理的期望。假設 8 萬-10 萬的薪酬範圍可以 8 萬做為基準,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能力是否符合企業的加分條件來逐步提高談判籌碼。因此先好好了解對方的需求,再投其所好也是一大關鍵。

問題 8. 海外生活如何安頓?優先處理三件事

移居到新的國家,意味著建立新的生活圈,從日常需求到基本保障都需要重新建立。有三件是安頓海外生活的優先事項:銀行開戶、電信網路、租屋合約,並額外提醒醫療保險。

1. 銀行開戶

擁有當地銀行帳戶,不僅是薪資轉帳的基本條件,更是簽訂租屋或是宿舍合約時,需要提出的重要憑證,確保你有足夠的信譽和金融額度可以繳納房租。

在選擇銀行時,建議優先選擇規模較大、分行較多的銀行,或是以公司配合的銀行為主;有些銀行可以直接用護照開戶,但也可能會要求提供實體或電子工作證才能申請,因此記得在開戶前確認相關要求。

2. 電信網路

落地後,各種聯繫事項接踵而來,而銀行開戶與許多行政流程都需要提供聯絡電話,例如在新加坡,辦理數位身份證(Singpass)時,也需要提供有效的聯絡號碼。所以,多數人會選擇在落地後一週內,先辦理手機門號或是預付卡當作暫時的解決方案(使用期限到了,門號便會消失)。

3. 租屋合約

如果公司沒有提供宿舍的話,需要靠自己找到合適的租屋處。可以多利用社群平台(台灣人在海外的相關社團)尋找房源、室友,或是透過房屋仲介及詢問在地同事朋友了解合適的租屋選項。條件允許的話,建議實體看房再簽署合約比較保險;特別是國外租屋的方式和台灣有許多相異之處,例如房租如何繳納、押金扣款規則、房屋是否合法登記等細節,就需要大家特別注意了。

4. 醫療保險

「台灣的健保獨步全球,但國外可不是這麼一回事,請記得要與雇主確認醫療保險的細節,尤其有攜家帶眷的人更不能忽略!」Reinhardt 特別補充。

國外醫療服務的成本與台灣大相逕庭,即便是輕微感冒也可能造成費用負擔。尤其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的差異,可能對身體帶來不適,更不用說意外的突發狀況。因此,如何在國外確保自己能負擔相關的醫療費用,並獲得即時救助,是所有出國工作者必須要考量的事項。

與雇主確認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和相關福利,是規劃海外生活不可忽視的重要步驟。

問題 9. 出國工作以後可能有哪些發展?

每個人的職涯規劃都不一樣,出國工作時間點與動機也大不相同。出國工作之後,有些人會面臨該選擇長期留在所在國家,回到台灣,還是前往其他國家追求新發展呢?以現實層面來說,若選擇長久留在工作所在國家,必須考慮到是否購買房產或長期租屋,甚至移民的可能性;而移民之後,要考慮稅收問題和其他相關制度的變化。也或許,我們更需要問問自己:當初出國工作的目的,達成了嗎?

先前曾提到,生活品質和幸福感並不是單因為選擇出國工作就能實現。優渥待遇和福利的背後,伴隨著對高昂的稅務與生活成本。因此,在規劃接下來的居住地和職涯方向時,仍需再次思考自己的最終大目的究竟為何。

最後,我們可以將出國工作的下一階段分為兩種情境:事業或創業時期,以及決定放緩步調的退休時期。
如果想要繼續打拚事業或創業的人,Reinhardt 建議優先考慮美國,只要成功取得簽證,就是機會很多的美國夢;歐洲則是德國柏林、英國倫敦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若考慮亞洲,新加坡和日本的法規也對外國人相對友善。

若已經達成階段性目標,並希望放慢腳步追求更輕鬆的生活環境,則建議根據自身財務狀況與生活需求,選擇一個生活成本適中且生活環境舒適的地點,可能會更符合長遠規劃。

問題 10. 出國工作是否符合你的機會成本

成為一個海外工作者的背後,總是有著許多需要跨越的門檻。追尋最大目標的同時,也無法忽略緊隨其後的壓力和每一個選擇帶來的機會成本。在深入思考前面九個問題後,下方真實案例分享,幫助大家更清楚衡量出國工作的代價與價值。

離鄉背井的孤獨感

剛到異鄉工作,人生地不熟,熟悉的家人朋友都不在身邊,即使通訊軟體能迅速聯繫,但時差像一堵牆,讓你在需要支持或分享時,無法即時感受到熟悉的共鳴;更明確的是,當親人年歲漸長或突發意外時,無法及時趕回的挫折感常是很多海外工作者難言的壓力。

生活的適應挑戰

各國不同的職場文化可能讓人重新思考,原本在台灣可行的方法是否適用,如何轉化心態、快速適應。例如,許多在日本工作的人,親身體驗了下班後的聚餐文化和前後輩尊卑文化的實際影響有多大,進一步領會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平衡效率與人際關係。

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人生

人和城市的關係總是帶有目的性,不同目的的選擇,會影響整個人生方向。例如,留學生的主要目標 (底限) 大多是完成學業並回家;而選擇去海外工作的人,更需要明確這些選擇的底限:是否長期留在國外,還是回國發展?這都沒有對與錯。Reinhardt 打趣道:「如果張忠謀當初繼續選擇留在德國工作,而非回來台灣,他有沒有可能就變成當地一個很厲害的高階管理,而台灣就因此沒有了台積電?」

台灣人跟菲律賓人一樣,我們其實都是海盜的後裔,都擁有敢於冒險的天性,但也要學會在冒險之餘,保持隨遇而安的心。

延伸閱讀

海外職涯規劃必讀|出國工作前,你應該先問自己 10 個問題(上)

沒有國外學歷或海外經驗,如何開始海外工作的第一步?(二)專訪德國資深產品設計師吳敏瑜

年後轉職!新加坡工作簽證申請指南,線上評估工具手把手教學|2023.6 月更新

相關職缺

大流量社群平台資深後端工程師 /Senior Backend Engineer(Golang)

PalUp

800000 1800000

TWD
2024-11-18T10:17:21.181+08:00

作者介紹

JIA

對於動筷子和動筆都有一種執著,喜歡在文學裡打造自己的世界,也喜歡透過食物體會生命裡的美好,曾自費出版過小說並於「青春設計節」中展出,也曾自己擺起攤子賣滷味,對於味道總是好奇,對於文字不敢放棄,相信自由書寫,相信創作的過程。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