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26, 2024
JIA
遠距工作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國際間的人才流動已然成為常態,許多人求職的路線都沿著飛機起跑的航線向外探索,出國工作為自己尋求一個機會。
那麼,針對目前和未來想要開始規劃出國工作的人,需要從何開始?又要特別注意哪些事?除了天時地利的外在條件,能精準地向內捕捉自己出國的目的和動機,再進行相關的評估,或許是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
本次專欄由 Meet.jobs 創辦人林昶聿(以下稱 Reinhardt),分享他自身和 Meet.jobs 案例中的經驗,探討出國工作前應該自我思考的 10 個關鍵問題幫助讀者在整理行李前,先理清自己的內心,進一步明確判斷是否適合出國工作,並做好充分的準備。
問題 1:為什麼選擇出國工作?
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問題──你出國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理解自己出發的動力,,才能更清楚要往哪個方向前進。根據統計,大多數人嚮往到國外工作的理由,主要可以歸類成累積經濟和拓展經驗、體驗不同生活和轉換環境、追求更多選擇和家庭因素,這三種類型做為主要目的。
累積經濟和拓展經驗:
薪資的高低是多數人工作考量的主要因素,由於國外工作薪資的水平線普遍高於國內,造就了多數海外工作者想先賺一桶金以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
而去到國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相處,除了工作上的挑戰,還要面臨環境、文化、語言(口音)和生活習慣上的不適應,在花時間學習和磨合的同時也是培力自身的一大機會,並可能因此累積人脈,投資在自己未來的職涯和事業發展。
體驗不同生活和轉換環境
也有很多渴望出國工作的人是出於對特定國家的喜愛而出發,想嘗試不同的文化習俗、社會氛圍和自然風土,體驗有別於以往的生活。
在工作環境劇烈的轉變下,通常會感受到國內環境與自己現階段工作(職涯)的衝突或是倦怠,有些人會選擇在國外發展自己的第二專長,並從整體環境考量自己下一個階段追求的理想工作狀態。
追求更多選擇和家庭因素
在國外工作後,藉由公司或是人脈的資源,有許多人會選擇回到台灣或是再跳板至下一個國家。而在海外工作這段期間,會是個人履歷上特殊的一段經驗,只要能夠證明自身的實力,往往會比只留在台灣的工作者擁有更多的競爭力。
最後,跨國戀情和移民的家庭因素,則是以「人」做為首要的追求目標,考慮的方向和前面幾項較為不同,這將會是你與伴侶(伴侶的職涯)、原生家庭的照顧、未來成家的發展,該如何溝通與平衡的問題。
參考了以上三種類型的主要理由,我們也可以為自己做個比對,如果你的目的有替代方案,那是不是要再思考一下呢?例如你的目的是體驗,那除了出國工作,是不是也可以選擇留學讀書、打工渡假?Reinhardt 也特別提到:「做決策要有主要目的跟次要目的,如果你所有的目的都是主要目的,那其實也意味著全部都是次要目的。做決策一定有得有失,如果出國工作能滿足上述你認為的任何一個主要目的,那就可以思考是不是值得出去。」
問題 2 :我該找什麼類型的工作?
出國找工作的重要管道,自然是透過求職網站的配對和獵頭公司的媒合,但在履歷跟職稱頭銜的背後,回歸到自身能力的剖析,每個人其實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職場座標,以專業 Function、產業 Industry、市場 Market 三個維度為軸,能夠更有效率且準確地找到適配性高的工作。
專業 Function
職業能力,以企業管理所需要的基本五大面向「生產、行銷、人事、研發、財務」為例,自己擅長的面向是哪一個,能夠覆蓋的範圍又有多少,適合在什麼樣的產業得到最大的發揮。
產業 Industry&市場 Market
市場跟產業聯動,主要是看以什麼角度切入,舉台灣本身為例,台灣被納入的市場範圍很多元、廣泛,多項的區塊都會被含括其中,大中華(文化產業)、東南亞(零售業、電商)、東亞(科技業、電子業)……
Reinhardt 以兩種人才類型來說明職場座標:專業型工作者,例如工程師、護理師等等,工作內容沒有特別要求文化類型,以職能專業為主,轉換到國外工作,就是變動單一的市場維度。
跨文化型工作者,例如人資、公關傳媒等等,你所從事的專業較容易和市場綁定,就會面臨不單單是語言的問題,而是整體環境的差異性,但若能同步具備至少兩個以上的文化背景,也意味著能夠找到較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
三個維度相互關聯,出國工作會讓自己的維度產生變動,變動的過程也是提取經驗並再次整理定位的時候,而從簡單的改變一次次去嘗試,才會慢慢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如同 Reinhardt 鼓勵道:「一步到位的人很少,但每個人都可以在市場裡練習摸索。」
問題 3 :出國工作去哪些國家才適合我?
以職涯規劃的角度來說,Reinhardt 則是直白地建議:「其實,應該就推薦大家要換就換去機會相對多的國家。」而機會除了對應著上述的目的與能力,如何選擇海外工作的國家也是一大關鍵。求職者們可以先瞭解不同國家的類型,再根據自己設定的條件來做取捨,讓選擇跟目的達成一致。
分類 | 國家 | 特點 | 適合對象 |
---|---|---|---|
自由經濟資本主義國家 | 美國、臺灣、新加坡 |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強調個體事業成功,通常工時較長,以創造利潤為導向。 | 適合以累積經濟和拓展經驗為目的的求職者。 |
社會福利國家 | 澳洲、加拿大、北歐 | 追求勞逸平衡(Work-Life balance),擁有全面或部分性社會福利政策,但生活費和稅收比率較高。 | 適合以體驗不同生活為目的,或擁有更多職涯以外追求的求職者。 |
先進國家 | 日本、新加坡 | 工作模式(風格)定型,按部就班,有制度與規模;社會同質性高,競爭對手為同類型者為主。 | 適合第一次規劃出國工作的求職者。 |
開發中國家 | 中國、印度、印尼 | 「叢林法則」,大部分工作制度不完善,競爭對手類型複雜,多為管理職機會,挑戰來自四面八方。 | 適合尋求更大舞台、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者。 |
特殊專業或產業的國家 | 台灣、韓國、日本 | 專精特定產業的國家,例如台灣在半導體領域具有優勢。 | 適合有特定專業領域需求的求職者。 |
而針對什麼階段適合選擇什麼樣的國家,Reinhardt 也給出了實際的例子:「假設我們先設定是一個 30 歲以下、工作經驗也在 5 年以內的求職者,那我會推薦可以選擇新加坡。為什麼呢?首先,在語言、生活文化和價值觀上都能夠跟台灣相通,這就減少了我們剛才說的變動,再來工作產業有互補性是重點,台灣盛產 IT 人才,正好是新加坡欠缺的專業人力,而新加坡所擁有的優秀商業人才和連結國際市場的特性,又能夠讓這些 IT 人才得以發揮。」
問題 4 :我能拿到工作簽證嗎?
選擇完想要的國家之後,「簽證」將會是出國工作者的第一個出國挑戰,對應著不同的屬性,各國的簽證種類也不盡相同,此時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狀況的簽證,便是出國工作前最重要的一步。這邊以美國的簽證做為例子說明。
美國 H-1B-工作簽證(抽籤)
給予擁有專業技能的工作者在美國工作的許可,必須在美國簽訂工作契約之後,由雇主提出申請並送出簽證,才會進入美國移民局的抽選環節( 2024 年法規變更,限定一人一抽),而在抽中名額之後,才會開始進行審查,因此即使符合申請資格,也未必能獲得 H-1B 簽證。通常申請時間落在每年的 3-4 月份,會於 10 月公布結果。
以美國的 H-1B(工作簽證)做為列舉,各國相似類別的簽證如下:
國家 | 簽證類別 |
---|---|
台灣 | 工作許可 (Work Permit) |
美國 | H-1B |
新加坡 | EP (Employment Pass) |
日本 | 就勞簽證(在留資格) |
英國 | Tier 2 (General) Visa |
澳洲 | Subclass 485 |
德國 | 歐盟藍卡 (EU Blue Card) |
荷蘭 | 歐盟藍卡 (EU Blue Card |
簽證 說明 | 從事專業工作,且沒有限定時間,只要還有就業,並且獲得雇主擔保,就能續留該國家。 |
美國 L-1 -跨國企業經理簽證(即送即審)
屬於外國公司在美國設立分支機構,給予該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高階專業人員和特定知識工作者可以來到美國工作的許可(L-1A 適用高管調遣; L-1B 適用專業技術人員),簽證也是由雇主提交申請,並不需要經過抽籤,而是依照公司計劃的安排送件。
問題 5:出國工作薪水真的比較高嗎?
根據統計,出國工作者的薪資收入約莫高於國內工作者的薪資平均 2.2 倍左右,然而普遍真正想要詢問的問題應該是「生活品質有沒有比較高?」、「能不能存到錢?」而非單純的賺取多少收入。
此時,就必須思考當我們身處異地,就真的是「光呼吸就在花錢」的情況,,從移動的交通費、租金和基本日常生活開銷,以及娛樂、醫療……等部分,都需考慮到當地的物價和稅率。
Reinhardt 推薦所有海外工作者都應使用物價與生活水準比較網站 Numbeo 來做功課。透過比較家鄉城市與工作城市之間的薪資和物價換算,讓求職者能夠預先設想屆時的生活境況。
台灣普遍的稅收是比其他國家低廉的,這都是一種「看不見的成本」,也影響著求職者在面試或是公司福利制度的衡量,建議大家盡可能和人資多確認工作以外的細節,像是:是否提供員工宿舍、食宿津貼等等...才能夠更好地把握出國工作到底能不能「賺到」想要的生活。
出國工作前,我們到底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釐清?下篇待續!
想發展海外職涯,針對個人情況可能依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如果你不曉得該從哪裡做更深入的研究,歡迎你參加:
✨9/21 (六) 14:00-16:30 (UTM+8) 線上活動
【出國工作前,先問自己 10 個問題(完整攻略版) |全球人才必修的國際線上課 Ep06 [立即報名]
延伸閱讀
沒有國外學歷或海外經驗,如何開始海外工作的第一步?(二)專訪德國資深產品設計師吳敏瑜
作者介紹
JIA
對於動筷子和動筆都有一種執著,喜歡在文學裡打造自己的世界,也喜歡透過食物體會生命裡的美好,曾自費出版過小說並於「青春設計節」中展出,也曾自己擺起攤子賣滷味,對於味道總是好奇,對於文字不敢放棄,相信自由書寫,相信創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