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職場】馬來西亞族群合流終致變天,歡慶遲來的民主後艱鉅挑戰

Jul 31, 2018
Vivienne Ke

過往馬來西亞三大族群涇渭分明生活著,華人於馬國面臨升學、就業等困難,紛紛流向海外。2018 年 5 月大選,為退翻貪腐政權,各大族群同仇敵愾將政權翻轉勝利!而新政權在大選後兩個月又面臨舊局面的什麼問題?

2018 年 5 月 10 號,馬來西亞變天,這是自 1957 年馬來亞聯合邦成立,脫離英國殖民以來,馬來西亞首次實現政黨輪替,晚了台灣 18 年,迎接遲來的民主,舉國歡騰。這場選舉,不僅讓馬來西亞人民推翻陳腐的執政黨,更見證了不同族群,為了階段性的共同的敵人-前任首相納吉(Najib bin Abdul Razak),集結出前所未見的團結。

華人受教不公平如二等公民 掀海外留學潮

馬來西亞人口有 65% 的馬來人、 25% 的華人,融合 7% 印度人所組成,曾經被英國、葡萄牙、中國、荷蘭統治過,文化熔爐在馬國大放異彩。只不過不同族群表面和平下,長年來隱藏諸多不公平。馬來人享盡各種特權,華人在馬來西亞受教權的不平等,早已是國際間公開秘密,這也促成了大批馬來西亞華人年輕人,離鄉背井到異地求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來西亞政府甫成立之初,本希望各族群間都能保有傳統文化,因此提倡「強化馬來語,提倡英語,並掌握母語」的教育制度。從最初的義務的國小教育開始,馬來人多選擇念國民小學、華人讀教華語為主的華小,印度族群則選擇進入淡米爾小學;優點是馬來西亞人多半輕鬆掌握三國以上的語言,在國際競爭下擁有語言優勢;但以傳承為美意的教育制度,卻無形間讓馬國人民從小時候開始,各族群就各成一圈。由於馬國主政者以馬來人居多,導致政策相對有利於馬來人,大學入學考窄門前,華人欲擠入政府學校困難重重,想要出人頭地,就得加倍努力。

Photo credit: New Straits Times

一名來台留學的大馬學子 Isaac 就表示,「自己念的是華文為主的獨中,畢業後上不了本地的大學,也知道即使是一般國民型中學畢業的華人子弟,學業再優秀,也會被打壓,無法選擇第一志願」,儼然成為二等公民,再加上華人養育小孩的教育費,遠高於馬來人的情況之下,年輕華人學子出海深造成了常態,英國、新加坡和台灣都是主要留學國家。

台學風自由開放 大馬學子心中都有「台灣夢」

馬來西亞是台灣第七大貿易夥伴,更是台灣「正式修讀學位外籍留學生」最大來源國。很多馬來西亞華人心中都曾有個「台灣夢」,說馬來西亞是全亞洲,甚至是全世界最「哈台」的國家絕不為過。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 Frank ,祖先來自台灣金門,尋根的念頭總在腦中揮之不去,再加上台灣在經濟起飛的八、九零年代,軟實力強力輸出時期, Frank 大量接觸台灣流行音樂、娛樂和美食文化,很小時就立志要來台灣留學。

「在馬來西亞大學念書很不自由,不僅社團不盛行,更不可能進行社運或是政治相關活動」 Frank 說。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每年吸引馬國來台留學生逐年飆增加,十年前每年約只有近四千人,十年來成長四倍, 105 學年已經有一萬六千多名大馬學來台攻讀大專學位,「哈台程度」可見一斑。

Photo credit: flickr

物價高漲 經濟不振 納吉高調貪污成全民公敵

這次能左右國家命運的馬國世紀大選,之所以能吸引海外學子高度關注,主要就是人民積怨已久。在前首相納吉國民陣線黨政府的領導下,馬國物價持續高漲,令吉匯率持續下跌、消費稅改革,民怨不斷積累,再加上納吉涉嫌私吞公款,在海外藏匿 7500 億台幣的不法所得,高調貪汙成為壓垮民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前國陣的元老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也就是新任首相,曾在 1981 年到 2003 年間執政。他在位的期間,雖帶領經濟起飛,但貪腐又獨裁的政權,也被最大在野黨的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認為是馬來西亞各種政治弊端的始作俑者。

左:現任首相馬哈迪,中:希望聯盟領袖,右:前首相納吉。
Photo credit: Supermedia

馬哈迪在退出國民陣線黨後,成立土著團結黨,批評納吉政府。昔日的宿敵安華以及其他政敵對馬哈迪的關係,因為共同的目標—「推翻納吉」有了徹底改變。馬哈迪和安華放下舊仇,以大局為重化敵為友,開啟了令人跌破眼鏡的結黨結盟,各族群間前所未見的團結,同仇敵愾地「推翻政府、懲治納吉」成了人民所望。對於安華以及馬哈迪曾經的不信任以及黑歷史,都能暫時被拋諸到腦後,顯見馬國人對政黨輪替的迫切渴望。

各族群齊心抗納吉! 人民做主意識抬頭

「族群分裂相互仇視之說,不僅是媒體的炒作,更被政客拿來操控選戰」 Frank 說。原來真正的馬來西亞社會,與其說分裂衝突,倒不如說是好幾條各走各的路的平行線。這場選舉意外讓曾經形同陌路的各族群,因為同一個目標而凝聚。馬人有了「自己能做主」、「人民才是老闆」的意識抬頭發酵;雖然馬國政府讓旅居海外的成年國民享有郵寄投票的權利,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填妥選票,還得找到其他馬國公民見證簽屬選票、最終還得越洋將選票寄送到家鄉選區;但效率不彰的抱怨四起,全球各地都有馬國僑民遲遲沒有收到選票,就有人質疑根本是政府故意破壞選局。好在這是一個科技網絡零時差的時代,海外馬僑自發性地展開了一項草根運動,利用社群網站,號召全球同胞「把選票送回家」!

Photo credit: 詩華日報

送選票如同與時間賽跑,有的選票接力鏈路輾轉經過好幾個國家、多名信差,才能送達指定選票區;多個臉書社團更發起「回家鄉投票運動」,幫助手頭不寬裕、沒錢回鄉投票的僑民募款,出身馬來西亞,在台灣成家立業的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不僅自己返鄉投票,還慷慨解囊贊助 10 萬元,讓其他 20 位馬國學生回家投票。

無所不用其極,這場串聯全球各地的「運送選票大戰」,就是為了讓所有馬國人能履行公民權,投下神聖的一票,這場民主盛宴終於在 5 月 10 號熱血氛圍中,結出勝利的果實,馬來西亞成功變天,「國民陣線」超過一甲子的政權終於被終結,馬國迎來史上,首次的政權更迭。

馬國一甲子後改朝換代! 民吃”那隻雞”狂歡

大選後的幾天,有別於台灣人放鞭炮慶祝,馬國炸雞店門庭若市,生意翻倍!人人都要搶搭上吃「那隻雞」(納吉諧音)的風潮,來歡慶勝選 。高齡 93 歲、人民似曾相似的前首相馬哈迪,似乎從國人眼中的獨裁者,華麗轉身變成救國英雄;但實際上這次選舉不少選民是選黨不選人,民怨形成凝結成龐大的力量,推翻了統治國家數十年的馬來人主導國民陣線政府,人民期待新政府執政能帶來嶄新氣象,更是為了讓下一代有更美好的未來。有人冀望新政府能廉政和平地對待各個族群,也有海外僑民期望馬國經濟起飛,打造一個能讓海外遊子安心回鄉打拚的家園。《金融時報》就將這次選舉結果評為「亞洲民主的勝利」,為馬國以及東南亞帶來曙光。

黑歷史纏身! 新首相馬哈迪能締造新大馬?

不過狂歡後終將迎來現實,希望聯盟的未來的路不比掌權前易走,接踵而至的是排山倒海而來的未知挑戰。政黨層面,如今淪為在野黨的巫統黨抗議,政府正削弱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即便希盟強調種族共融,但馬來人難以動搖地,仍是大馬最大勢力族群;又是土團黨、誠信黨和公正黨的最大票源。新政府將如何平衡這些黨派和盟友利益,將是一大挑戰。

而在文化層面,新首相馬哈迪在過去的執政生涯中,也曾打壓華人和印度裔造成種族區隔,黑歷史是否會再次上演也成了隱憂。 7 月 17 號, 221 名國會議員宣誓就職,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莫哈末五世(Sultan Muhammad V)憂心, 60% 人民為穆斯林的國家,種族緊張局勢會日益升溫,莫哈末五世在致詞時就敦促,要求每位公民要保持和加強馬來西亞的「和平與團結」。

Petronas Twin Tower – 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馬來西亞吉隆坡
Photo credit: Wikipedia

躋身東協前段班 人均 GDP 拚 1.5 萬美金

在經濟層面,馬國新政府一上任就得接手處理舊首相納吉時代,欠下超過 1 兆令吉,約新台幣 7 兆 5000 億元國債的爛攤子,此金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65% 。馬哈迪政府開始積極著手降低債務計畫,宣布內閣部長的薪資將減少 10% ,並大刀闊斧砍掉民眾負擔,從 6 月 1 號起宣布取消 6% 的消費稅,逐一兌現選前降低生活成本的政見。

此外相較於納吉積極拉攏中國投資,協助馬國升級基礎建設,馬哈迪傾心向東瀛取經。馬哈迪上任就選擇飛往日本做為第一個國是訪問國家,是否因此冰凍與中國的關係,最終改變馬來西亞在亞洲的布局地位,值得關注。身為東協前段班中,每年經濟成長幅度最高的馬來西亞,正在翻轉,立下 2020 年人均 GDP 突破 1.5 萬美元的宏願。願景若能實現,馬來西亞在東南亞將成為僅次於新加坡、躋身高收入國家,前景不容小覷。

作者介紹

Vivienne Ke

曾經留學於英國,主修大眾傳播系,目前是國際新聞媒體工作者。觀察科技、政治、人文和新創趨勢,能將所見所聞,透過文字傳達並分享給他人,亦是珍貴亦是幸福。歡迎交流:vivienneke0509@gmail.com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