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MJS活動直擊-新加坡職場、生活第一手經驗分享

Feb 22, 2016
Vivienne Ke

mit.Jobs 和傳統求職網站與人力仲介最大的不同,就是海外求職社群的建立以及提供求職之外的多元化服務。「每一個人,在前往海外工作之前,mit.Jobs 都會提供諮詢服務,協助解決簽證、租屋、當地交通、生活甚至是職場文化的相關問題。」這是 mit.Jobs 從成立以來的貼心堅持。

這一年來不斷增加的錄取者,讓 mit.Jobs 有了把一對一的行前說明會,擴大為針對特定的國家和職場的分享會-MJS (mit.Jobs Sharing)這樣的想法。而這次第三場的分享會,便選擇了錄取人數最多的國家新加坡作為分享的主題。邀請在新加坡擁有豐富工作與生活經驗的好朋友們和大家分享從申請工作簽證到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資訊,協助所有未來有可能會前往新加坡工作的求職者做最好的準備。

傅學勇錄取新加坡 Oddle 公司,領取 mit.Jobs 就職獎金並分享求職經驗

新加坡的簽證種類與自我評估

上半場活動主要介紹了新加坡的簽證種類與申請重點,台灣人拿的新加坡的工作簽證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 Work Permit (WP) : 針對申請赴新加坡從事各行業各勞務工作的人士,像是營建業、製造業與服務業等,即國內的“藍領”人士。 針對無法申請S-Pass的低技能和無技能的外國工人。有國籍的限制,只能招聘來自馬來西亞,香港,澳門,韓國和臺灣的員工,但是沒有最低薪水的限制。
  • S Pass (SP):針對申請赴新加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專業工人或技師,即國內的 “灰領”人士。此類人士一般需有相關的技術資格和工作經歷,對其學歷則要求大專或以上。此類人士受聘職位的月薪需在 2,200 SGD(*註一)以上,學歷要求大專或技術學院,否則需有新加坡政府認可的大學文憑。
  • Employment Pass (EP):針對申請赴新加坡從事一般性管理或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士,即國內的“白領”人士。此類人士受聘職位的月薪在 3,300 SGD 以上(資深人員將會需要更高的薪水),一般需有新加坡政府認可的大學文憑。WP 與 SP 兩種簽證新加坡政府都有強制要求雇主提供醫療保險,只有 EP 要自行和雇主協商。

為了保護本國勞工市場,根據不同行業和種類的簽證,新加坡另有外國勞工配額的限制(需雇用一定比例的本國人),雇用外國勞工的公司還需依比例額外被徵收稅金。 mit.Jobs 共同創辦人林昶聿提到許多求職者因為公司 SP 名額不夠申請受阻,建議求職者如果有機會應努力爭取更高薪可以申請 EP 的工作,便可不受名額的限制。

新加坡 EP/SP 簽證薪資與資格關係示意圖

在專業人士簽證的部分,為了節省作業時間,新加坡人力部(MOM)特別提供 線上自我評估工具 Employment / S Pass Self-Assessment Tool (SAT),讓求職者可以輸入自己的國籍、薪資、行業、工作經驗、學歷等資料後,就可以初步告訴你有沒有機會成功申請到 EP 還是 SP ,分享會現場也直接測試給大家看如何操作,另一位共同創辦人 Lily 提及自己過去的經驗,發現在不同時間點開放簽證的名額會不太一樣,所以單單是申請時間不同都可能會影響簽證是否通過。另外如下圖所呈現的概念,隨著求職者的資深程度,工作薪資也必須要相對提高才能拿到簽證,也因此即使是碩士剛畢業找到對的工作也是有可能拿到 EP 的,並不是越資深越容易拿到簽證。

提到簽證的主題時,工程師 Yi-Cheng 很坦白的說:「你拿的簽證就等於你在新加坡的社會階級,所以大家要盡力爭取最好的簽證。」例如能不能帶家人一起過來,容不容易租房子,申請信用卡等等都要看你拿的是甚麼簽證,像是拿 WP 是一懷孕就會被遣返,還有如果你想要申請新加坡的 PR(永久居留)目前只有 SP 和 EP 可以申請。

最後除了以上提到的簽證種類之外,當然還有其他像是家屬簽證、創業簽證或是實習簽證等等,更詳細的資訊可以參考 mit.Jobs 之前分享過的 新加坡工作簽證指南,或是直接到 新加坡人力部網站看官方說明

*註一:截至 2016 年 2 月份為止,新加坡幣(SGD)兌台幣(TWD)的匯率約在 1:23.5 到 1:23.6 之間。

求職大不易,不要犯的關鍵錯誤是?

下半場活動是精彩的新加坡職場與生活分享,幾位分享者的背景分別是透過獵人頭介紹前往新加坡工作的工程師 Yi-Cheng,之前在樟宜機場從事零售人員的 Angie,大學時去當地實習後直接找工作的 UX 設計師 Cathie,以及之前在新加坡軟體產業從事業務開發近三年的 Lily。

新加坡經驗分享者簡介。

一開始 Lily 便講述了她找工作的血淚史,決心堅強的她當初其實是拿旅遊簽證入境,雖然之前有在澳洲、中國、東歐、南美等地的業務工作經驗,由於不懂得包裝自己,整整花了三個月在當地全職找工作,投了上千封簡歷,每天六點起床去圖書館,每天都待到八九點才回家,Lily 分享自己在過程中使用過的求職網站/管道如下:

  • Jobstreet.com:新加坡最大的求職網站,馬來西亞的公司,上面很多大公司的職缺,但是回覆速度有點慢,如果不會很急人在台灣可以先丟履歷。
  • Jobsdb
  • JobsCentral:常舉辦 Job Fair,也是很大的求職網站,有很多專業課程訊息。
  • STJobs:比較多 IT 和軟體工程相關的工作職缺,也是 Lily 當時找到工作的網站。
  • The Straits Times 海峽日報: 每星期六有大概三百個公司的徵才廣告專欄,因為這些公司都滿急著徵人,所以好處是周末投,大概星期一或星期二就可能會接到電話。
  • Monster SG:全球性的求職網站,有很多獵人頭和跨國公司職缺在上面,適合資深的求職者。

另外 Lily 也和求職者們分享自己犯過的關鍵錯誤,首先是大頭照不夠專業,再來是 CV 沒有一開始就凸顯重點,像是明明擁有豐富工作經驗卻沒有放 Summary,還有最重要的是都只提及自己做過甚麼卻沒有強調成就或是業績(Achievement)。以 Lily 的 case 來說,她之前曾經在團隊中第一個拿到東歐的訂單,也代表公司去過法國和匈牙利的迪士尼做產品介紹,這都是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成績,凸顯這樣的部分,對於需要雇主提供工作簽證的外國人來說更為重要。新加坡人個性講求速度和效率,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吸睛的履歷注定被略過。在 Lily 修正以上所講的這些錯誤後,便開始得到很多的面試機會。

專業能力強還不夠,英文能力超重要!

台灣人工作和專業能力很強,但就是輸在英文!」Yi-Cheng 直率的說出自己的觀察。因為新加坡從四面八方來的人都有,關於就職前的準備,除了增進自己的基本英文能力之外,他也提到適應不同國家口音相當重要,特別是印度和澳洲英文的聽力,「在軟體產業,很可能會遇到被印度人面試的機會。上班之後,是要用英文每天做簡報、開會以及撰寫電子郵件,你會發現當你吵架吵不贏,溝通都有問題,不管專業能力,你的機會就是比不上那些很會表達的同事。」

至於當地英文學習資源的部分,Yi-Cheng 提到了自己有報名 British council 的課程,Lily 則推薦了國際演講協會(Toastmasters Club) 是很好的免費資源,而 Cathie 和 Angie 都補充多認識來自各國的朋友也會很有幫助,另外建議可以在面試前上網搜尋影片,熟悉不同英文的腔調練習聽力,提前作準備。

4 位曾在新加坡工作的分享者討論職場、生活問題

新加坡生活經驗分享

關於住宿,在新加坡五年多總共住了七個地方的 Cathie 和大家分享自己豐富的經驗,新加坡絕大部分出租的房屋類型可分成下面兩種:

  1. HDB 國宅/合宜住宅 :由新加坡政府開發管理的社區,只限新加坡公民可以購買,價格稍微便宜一點,Cathie 曾經住過的 5 坪雅房,不在市中心,一個月的房租就要價 800 SGD(大概相當於 19,000 台幣)而且還不含水電。
  2. Condo 私人公寓:由地產商開發的,很多都有管理員,游泳池,健身房等設施,當然會比較貴,每個月台幣兩三萬是跑不掉的,還可能只能租到雅房,套房要更貴。

不想被仲介抽掉半個月房租的 Cathie 都是透過租屋網站自己找房子:

提到台灣人最在乎的飲食,因為種族多元,馬來,印度,華人等等的特色料理在新加坡當地的選擇都很多。早餐和午餐便宜的大概台幣 100 – 150 元,平常在外面餐廳大概台幣 500 ~ 1,000 都很正常的,要注意的是,Menu價錢最後還要外加稅還有服務費,所以最後都還會再加 17% 。Yi-Cheng 說在新加坡雖然生活水平很高,但自己去市場買菜和肉其實和台灣差不多甚至更便宜,因為外面餐廳多是南洋風料理,口味普遍較重,所以自己煮會是省錢又健康的選項。

真的比較令人難適應的是霧霾的部分,主要是從印尼燒森林飄過來的,像是 2015 年幾乎持續了兩個半月,整個新加坡都壟罩在霧霾底下,Yi-Cheng 建議,如果你氣管比較敏感,一到當地就買台空氣清淨機,因為等到霧霾飄過來的時候,通常就會賣到缺貨。而平常室外的氣候雖然是四季如夏,但是室內的冷氣都開非常冷,所以需要額外準備外套。

在公共交通部分新加坡建設得相當完善,MRT(地鐵)+ LRT(輕軌)+ 公車系統,幾乎覆蓋絕大部分的地區,而計程車的費率其實也和台灣差不多,只是比較難叫到車。騎腳踏車在東海岸是很愜意的體驗,但是其他的地區,人行道並不開放騎腳踏車,所以有些腳踏車是騎在馬路上,和車與摩托車共道,是滿危險的,因為那邊的車子也不太會讓人。

新加坡地鐵及海外工作者較常租屋區域示意圖。

和台灣落差最大的的應該就是醫療費用了,Yi-Cheng 提醒所有拿 EP 的人一定要請公司提供醫療保險,因為新加坡的醫療費用非常貴,光最普通的門診諮詢費就要收 35 SGD,如果去私人診所,可能就是 40 – 50 SGD 起跳還不含藥費。新加坡是英制的,如果有甚麼病,不能直接自己去各科的診所,必須要先去家醫科(GP)看過後,寫轉診單才能去專科看,一旦去專科沒有保險的情況下,就是 200 SGD 起跳了,所以保險真的很重要。另外如果你有在台灣的用藥習慣或過敏,要記得和醫生說藥名,因為他們開的藥都用得很重,即便只是感冒,他們可能都會開抗生素,所以要自己小心一點。

很多人去新加坡都抱著可以存錢的夢想,但是高收入面對的也是高生活水平,Yi-Cheng 提供了很實用的線上工具 Cost of Living Calculator (*註二) ,可以幫助大家詳細估算自己的薪資是否足夠維持在那邊的理想生活,想清楚再過去比較不會幻滅,至於到底能不能存到錢,其實還是得看個人的意志力!因為除了平時偏高的生活花費之外,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讓你去鄰近國家都有許多的廉價航空可以搭,對於喜歡旅遊的人來說,存錢可能會相對困難,不過相對來說也會累積很豐富的人生體驗。

*註二:來自 Contact Singapore 網站,由新加坡政府提供。

不管是敵意還是歧視,你只能做好心理準備!

新加坡的環境以多元文化聞名,當地的人口組成百分之三十是外國人,所以本地人會感到威脅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對外國人相對開放,一方面代表機會很多,但同時來自全球各地的競爭也相當激烈。Yi-Cheng 的建議就是身段要放軟,懂得包容和妥協,你一定會遇到歧視和敵意,受到委屈和挫折,但那都是你成長的動力。

Lily 也提到,其實每個地方都存在歧視,包括台灣,每個公司也有自己的隱形天花板(Glass Ceiling Effect)。像是之前的公司是比利時屬的外商公司,最高層級主管就一定是歐洲派過來的,接下來都是新加坡人,再下來才有外國人,在某些公司這種階級其實滿明顯的,消除敵意的最好方法只能靠專業證明,還要勇於溝通,勇於競爭。

當被問到如果再做一次選擇會不會選擇去新加坡時,大家都給了肯定的答案。Angie 鼓勵年輕人走出去看看世界一定是好的,因為不管是眼界和與人的相處經驗都會對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Cathie 提到在新加坡的體驗重塑了自己怎麼看待自己和家鄉,改變自己原來理所當然看待事情的角度與方式,學著面對和適應不同的文化,而這些點點滴滴,你都只有自己真正去體驗過後才會知道。

影片:新加坡工作生活問題討論

這次的分享會僅僅兩天就報名額滿,讓很多人向隅無法參加。mit.Jobs 之後會努力舉辦更多這樣的活動,從新加坡開始,而後到上海、北京、杜拜、巴黎、倫敦、柏林、矽谷、東京、雪梨,透過建立海外工作者互相幫助的社群,服務更多有志往海外發展的求職者,一起去見識更為廣闊的世界!如果其中有你特別感興趣的城市,也歡迎隨時和我們聯絡!

活動完整錄影請上 Youtube:
MJS03 新加坡職場、生活第一手經驗分享

【專欄作家募集中】
Meet.jobs 職涯專欄即日起擴大徵稿及固定專欄作家,邀請居住在全球各地、各種國籍與職業的作家,發表你最真實的海外工作生活觀察與趨勢觀點。中英文皆可,請將您的 word 檔案格式稿件或部落格連結/作者簡介/聯絡方式/通訊地址寄至Meet.jobs 粉專

【Call for Stories / Submissions】
Meet.jobs column is now looking for new writers and regular columnists to join us, regardless of nationality and occupation. Writers who have special stories, perspectives, observations about their career, overseas experience, for instance, are welcome to share stories here with our readers! Writing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acceptable. Please submit your articles or your blog link to Meet.jobs FB page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yourself, your contact and mailing address.

作者介紹

Vivienne Ke

曾經留學於英國,主修大眾傳播系,目前是國際新聞媒體工作者。觀察科技、政治、人文和新創趨勢,能將所見所聞,透過文字傳達並分享給他人,亦是珍貴亦是幸福。歡迎交流:vivienneke0509@gmail.com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