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jobs 新加坡職場、生活第一手經驗分享

Feb 22, 2016
Evelyn Chang

Meet.jobs 以錄取人數最多的國家—新加坡作為分享的主題,邀請擁有豐富工作與生活經驗的好朋友們,分享從申請工作簽證到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資訊,協助所有未來有可能會前往新加坡工作的求職者,做最好的準備。

前言

Meet.jobs 和傳統求職網站與人力仲介最大的不同,就是海外求職社群的建立以及提供求職之外的多元化服務。「每一個人,在前往海外工作之前,Meet.jobs 都會提供諮詢服務,協助解決簽證、租屋、當地交通、生活甚至是職場文化的相關問題。」這是 Meet.jobs 從成立以來的貼心堅持。

2016 年來不斷增加的錄取者,讓 Meet.jobs 將一對一的行前說明會,擴大為針對特定的國家和職場的分享會-MJS(Meet.jobs Sharing)。這次第三場的分享會,選擇了錄取人數最多的國家——新加坡——作為分享的主題。邀請在新加坡擁有豐富工作與生活經驗的好朋友們,分享從申請工作簽證到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資訊,協助所有未來有可能會前往新加坡工作的求職者,做最好的準備。

新加坡三種簽證解析

上半場活動,主要介紹了新加坡的簽證種類與申請重點,台灣人拿的新加坡的工作簽證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 Work Permit (WP) ——針對申請赴新加坡從事各行業各勞務工作的人士,像是營建業、製造業與服務業等,即國內的「藍領」人士。針對無法申請 S-Pass 的低技能和無技能的外國工人。有國籍的限制,只能招聘來自馬來西亞,香港,澳門,韓國和臺灣的員工,但是沒有最低薪水的限制。
  • S Pass (SP)——針對申請赴新加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專業工人或技師,即國內的「灰領」人士。此類人士一般需有相關的技術資格和工作經歷,對其學歷則要求大專或以上。此類人士受聘職位的月薪需在 2,200 SGD(註一)以上,學歷要求大專或技術學院,否則需有新加坡政府認可的大學文憑。
  • Employment Pass (EP)——針對申請赴新加坡從事一般性管理或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士,即國內的「白領」人士。此類人士受聘職位的月薪在 3,300 SGD 以上(資深人員將會需要更高的薪水),一般需有新加坡政府認可的大學文憑。WP 與 SP 兩種簽證新加坡政府都有強制要求雇主提供醫療保險,只有 EP 要自行和雇主協商。

為了保護本國勞工市場,根據不同行業和種類的簽證,新加坡另有外國勞工配額的限制(需雇用一定比例的本國人),雇用外國勞工的公司還需依比例額外被徵收稅金。 Meet.jobs 共同創辦人林昶聿提到,許多求職者因為公司 SP 名額不夠而申請受阻,建議求職者如果有機會,應努力爭取更高薪可以申請 EP 的工作,便可不受名額的限制。

新加坡 EP/ SP 簽證薪資與資格關係示意圖
Photo credit: Meet.jobs

在專業人士簽證的部分,為了節省作業時間,新加坡人力部(MOM)特別提供 線上自我評估工具 Employment / S Pass Self-Assessment Tool (SAT),讓求職者輸入自己的國籍、薪資、行業、工作經驗、學歷等資料後,就可以初步告訴你有沒有機會成功申請到 EP 還是 SP ,分享會現場也直接測試給大家看如何操作,另一位 Meet.jobs 共同創辦人 Lily 以自己過去的經驗談到,不同時間點開放簽證的名額會不太一樣,所以單是申請時間的不同,都可能會影響簽證是否通過。另外,隨著求職者的資深程度,工作薪資也必須要相對提高才能拿到簽證,也因此即使是碩士剛畢業,找到對的工作也是有可能拿到 EP 的,並不是越資深越容易拿到簽證。

提到簽證的主題時,工程師 Yi-Cheng 很坦白的說:「你拿的簽證就等於你在新加坡的社會階級,所以大家要盡力爭取最好的簽證。」例如能不能帶家人一起過來,容不容易租房子,申請信用卡⋯等,都要看你拿的是什麼簽證,像是拿 WP 一懷孕就會被遣返,還有如果你想要申請新加坡的 PR(永久居留證),目前只有 SP 和 EP 可以申請。

最後除了以上提到的簽證種類之外,當然還有其他像是家屬簽證、創業簽證或是實習簽證⋯等,更詳細的資訊可以直接到 新加坡人力部網站 看官方說明。

本次新加坡經驗分享者
Photo credit: Meet.jobs

求職大不易,不要犯的錯誤有哪些?

下半場是新加坡職場與生活經驗的分享,四位分享者的背景分別是透過獵人頭介紹前往新加坡工作的工程師 Yi-Cheng,之前在樟宜機場從事零售人員的 Angie,以及大學時去當地實習後直接找工作的 UX 設計師 Cathie,以及之前在新加坡軟體產業從事業務開發近三年的 Lily。

一開始 Lily 便講述了她找工作的血淚史,決心堅強的她,當初其實是拿旅遊簽證入境新加坡的,雖然之前有在澳洲、中國、東歐、南美等地的業務工作經驗,但由於不懂得包裝自己,她整整花了三個月在新加坡全職找工作,投了上千封簡歷,每天六點起床去圖書館,每天都待到八九點才回家。Lily 分享自己在過程中使用過的求職網站/管道如下:

  • Jobstreet.com:新加坡最大的求職網站,馬來西亞公司,上面很多大公司的職缺,但是回覆速度有點慢,如果不會很急,人在台灣可以先丟履歷。
  • Jobsdb:新加坡第二大的求職網站,在香港也有許多人使用。前兩個網站相當於台灣的數字人力銀行。
  • JobsCentral:常舉辦 Job Fair,也是很大的求職網站,有很多專業課程訊息。
  • STJobs:比較多 IT 和軟體工程相關的工作職缺,也是 Lily 當時找到工作的網站。
  • The Straits Times 海峽日報: 每星期六有大概三百個公司的徵才廣告專欄,因為這些公司都蠻急著徵人,所以好處是週末投,大概星期一或星期二就可能會接到電話。
  • Monster SG:全球性的求職網站,有很多獵人頭和跨國公司職缺在上面,適合資深的求職者。

另外,Lily 也和求職者們分享自己犯過的關鍵錯誤,首先第一是大頭照不夠專業,再來第二是 CV 沒有一開始就凸顯重點,像是明明擁有豐富工作經驗,卻沒有放 Summary,還有最重要的是,都只提及自己做過什麼、卻沒有強調成就或是業績(Achievement)。以 Lily 的 case 來說,她之前曾經在團隊中第一個拿到東歐的訂單,也代表公司去過法國和匈牙利的迪士尼做產品介紹,這都是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成績,凸顯這樣的部分,對於需要雇主提供工作簽證的外國人來說更為重要。新加坡人個性講求速度和效率,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吸睛的履歷註定被略過。在 Lily 修正以上所講的這些錯誤後,便開始得到很多的面試機會。

專業能力強還不夠,英文能力超重要!

台灣人工作和專業能力很強,但就是輸在英文!」Yi-Cheng 直率的說出自己的觀察。因為新加坡從四面八方來的人都有,關於就職前的準備,除了增進自己的基本英文能力之外,他也提到適應不同國家口音相當重要,特別是印度和澳洲英文的聽力,「在軟體產業,很可能會遇到被印度人面試的機會。上班之後,是要用英文每天做簡報、開會以及撰寫電子郵件,你會發現當你吵架吵不贏,溝通都有問題,不管專業能力,你的機會就是比不上那些很會表達的同事。」

至於當地英文學習資源的部分,Yi-Cheng 提到自己有報名 British council 的課程,Lily 則推薦了國際演講協會(Toastmasters Club)是很好的免費資源,而 Cathie 和 Angie 都補充,多認識來自各國的朋友也會很有幫助,另外建議可以在面試前上網搜尋影片,熟悉不同英文的腔調練習聽力,提前作準備。

四位曾在新加坡工作的分享者,跟與會者討論職場、生活問題
Photo credit: Meet.jobs

新加坡在地生活經驗分享

關於住宿,在新加坡五年多、總共住了七個地方的 Cathie 以自己豐富的經驗為例,分享新加坡的住宿經驗。絕大部分出租的房屋類型可分成下面兩種:

  1. HDB 國宅/合宜住宅 :由新加坡政府開發管理的社區,只限新加坡公民可以購買,價格稍微便宜一點,Cathie 曾經住過的 5 坪雅房,不在市中心,一個月的房租就要價 800 SGD(大概相當於 19,000 台幣)而且還不含水電。
  2. Condo 私人公寓:由地產商開發的,很多都有管理員,游泳池,健身房等設施,當然會比較貴,每個月台幣兩三萬是跑不掉的,還可能只能租到雅房,套房要更貴。

不想被仲介抽掉半個月房租的 Cathie 都是透過租屋網站自己找房子:

提到台灣人最在乎的飲食,因為種族多元,馬來,印度,華人等等的特色料理在新加坡當地的選擇都很多。早餐和午餐便宜的大概台幣 100-150 元,平常在外面餐廳大概台幣 500~1,000 元都是很正常的價位,要注意的是,Menu 價錢最後還要外加稅還有服務費,所以最後都還會再加 17%。Yi-Cheng 說,在新加坡雖然生活水平很高,但自己去市場買菜和肉其實和台灣差不多甚至更便宜,因為外面餐廳多是南洋風料理,口味普遍較重,所以自己煮會是省錢又健康的選項。

真的比較令人難適應的是霧霾的部分,主要是從印尼燒森林飄過來的,像 2015 年幾乎持續了兩個半月,整個新加坡都壟罩在霧霾底下,Yi-Cheng 建議,如果你氣管比較敏感,一到當地就買台空氣清淨機,因為等到霧霾飄過來的時候,通常就會賣到缺貨。而平常室外的氣候雖然是四季如夏,但是室內的冷氣都開非常冷,所以需要額外準備外套。

在公共交通部分,新加坡建設得相當完善,MRT(地鐵)+ LRT(輕軌)+ 公車系統,幾乎覆蓋絕大部分的地區,而計程車的費率其實也和台灣差不多,只是比較難叫到車。騎腳踏車在東海岸是很愜意的體驗,但是其他的地區,人行道並不開放騎腳踏車,所以有些腳踏車是騎在馬路上,和車與摩托車共道,是滿危險的,因為那邊的車子也不太會讓人。

和台灣落差最大的的,應該就是醫療費用了,Yi-Cheng 提醒所有拿 EP 的人一定要請公司提供醫療保險,因為新加坡的醫療費用非常貴,光最普通的門診諮詢費就要收 35 SGD,如果去私人診所,可能就是 40-50 SGD 起跳還不含藥費。新加坡是英制的,如果有甚麼病,不能直接自己去各科的診所,必須要先去家醫科(GP)看過後,寫轉診單才能去專科看,一旦去專科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就是 200 SGD 起跳,所以醫療保險真的很重要。另外是如果你有過敏,或是在台灣的用藥習慣,要記得和醫生說藥名,因為他們開的藥都用得很重,即便只是感冒,他們可能都會開抗生素,所以要自己小心一點。

很多人去新加坡都抱著可以存錢的夢想,但是高收入面對的也是高生活水平,Yi-Cheng 提供了很實用的線上工具 Cost of Living Calculator(註二),可以幫助大家詳細估算自己的薪資是否足夠維持在那邊的理想生活,想清楚再過去,比較不會幻滅,至於到底能不能存到錢,其實還是得看個人的意志力!因為除了平時偏高的生活花費之外,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讓你去鄰近國家都有許多的廉價航空可以搭,對於喜歡旅遊的人來說,存錢可能會相對困難,不過相對來說,也會累積很豐富的人生體驗。

不管是敵意還是歧視,你只能做好心理準備!

新加坡的環境以多元文化聞名,當地的人口組成百分之三十是外國人,所以本地人會感到威脅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對外國人相對開放,一方面代表機會很多,但同時來自全球各地的競爭也相當激烈。Yi-Cheng 的建議就是:身段要放軟,懂得包容和妥協,你一定會遇到歧視和敵意,受到委屈和挫折,但那都是你成長的動力。

Lily 也提到,其實每個地方都存在歧視,包括台灣,每個公司也有自己的隱形天花板(Glass Ceiling Effect)。像 Lily 之前的公司是比利時的外商公司,最高層級主管就一定是歐洲派過來的,接下來都是新加坡人,再下來才有外國人,在某些公司這種階級其實滿明顯的。消除敵意的最好方法只能靠專業證明,還要勇於溝通、勇於競爭。

當被問到如果再做一次選擇,會不會選擇去新加坡時,大家都給了肯定的答案。Angie 鼓勵年輕人走出去看看世界一定是好的,因為不管是眼界或與人的相處經驗都會對你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Cathie 提到在新加坡的體驗,重塑了自己怎麼看待自己和家鄉,改變自己原來理所當然看待事情的角度與方式,學著面對和適應不同的文化,而這些點點滴滴,都只有自己真正去體驗過後才會知道。

分享會完整錄影:

註一:截至 2016 年 2 月份為止,新加坡幣(SGD)兌台幣(TWD)的匯率約在 1:23.5 到 1:23.6 之間。

註二:來自 Contact Singapore 網站,由新加坡政府提供。

只要註冊為用戶,即可隨時掌握最新的社群活動及職缺相關資訊。歡迎至 https://meet.jobs/sign-up 註冊為用戶。

更多討論與交流,歡迎加入我們的臉書社團「Meet.jobs 全球職場情報交換中心

相關職缺

DevOps Engineer 運維工程師

Degate 去中心化交易所

90000

USD
2025-01-07T10:54:14.536+08:00

Blockchain Application (Backend) Engineer 區塊鏈後端工程師

Degate 去中心化交易所

80000

USD
2025-01-07T10:54:14.536+08:00

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 QA工程師

Degate 去中心化交易所

65000

USD
2025-01-07T10:54:14.536+08:00

Community Engagement Specialist

Degate 去中心化交易所

84000

USD
  • 精選
2025-01-07T10:54:14.536+08:00

作者介紹

Evelyn Chang

卡內基美隆大學藝術管理碩士,從戲劇、藝術管理到數位行銷,不變的是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與對生活的熱情。熱愛行銷與學習,持續關注創業、社群與網路發展。希望這個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美好一點點,Let's connect & learn!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