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美國矽谷該具備什麼能力?旅美軟體工程師經驗談

Dec 22, 2020
莊杰雲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頂尖人才爭破頭想擠進矽谷,但除了專業力外,學習力與溝通力也是世界級公司所關注的技能。Meet.jobs 邀來在矽谷發展超過 5 年的台籍軟體工程師 Ian Tsai 分享他在灣區的職場生存之道。

學習力

Ian 分享,學習能力不好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灣區幾乎沒有機會,在真正困難的環境裡耍小聰明是沒用的。「人的學習能力可以分成兩種:『快速學習能力』與『長期持續深度學習能力』,前者決定你能不能適應環境、給你周圍的人好印象,後者決定你的職涯能持續多久、能活得多愉快。」

人的快速學習能力在前期(15 歲 ~ 35 歲),是建立在是否有能力根據現象建立模型假說上,也就是一個人的想像力,你有沒有辦法根據目前的觀測事實建立模型,並在真實世界中找到適當的驗證方法。

在後期(35 歲以上),大部分人的快速學習能力都會減弱,這是因為當人生已經建立了無數模型,而其中有幾個特別常用、特別愛用的情況下,人會開始忽略當初模型建立時的邊界條件,也就是例外(更別說有人從不思考例外,導致他成功預測了幾次,就開始以為自己發現了真理),這會導致這個人在面對新的現象、遭遇典範轉移時,得要先花很長的時間克服思考慣性才能接受新的概念,這還是在這個人有自覺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沒自覺的話甚至永遠無法處理新的現實,但無論如何,這個人的學習速度都確實因為得要先克服慣性而減損了。

Star Wars: Only a Sith Deals In Absolutes
星際大戰:只有西斯才會那麼極端

這同時也是為何人要一直學習,只有把人刻意的、三不五時的置於一種『不斷的發現自己的思考慣性造成阻礙』的情境中,才有可能多少減緩慣性造成的問題。而長期持續深度學習能力建立在如何保持對特定領域知識的好奇心上,好奇心純粹而非常脆弱,只有當探索未知的報酬是建立在無法言語訴說的某種內在衝動下,好奇心才是活著的,它非常容易因為人的人生階段、生理狀態、興趣、價值觀等等的變化而改變方向或損壞。

這也是為何美國的資訊科技公司,比如 Google、Facebook、LinkedIn 等會在辦公室、員工福利、日常活動、健康保險等各方面,維持著一種『理想世界中的大學校園生活』的氣氛,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員工把心智力量放在他們對於工程、技術領域的好奇心上。

在台灣的知識工作者們或許沒有美國大公司提供的那種環境,那就得自行創造相同的環境並長期維持。越能在特定領域長期培育、保護自己好奇心的人,越有可能磨鍊出獨特的眼光、累積有價值的知識與技能。

溝通協調力

矽谷企業看重的第二項關鍵能力,是溝通協調能力。學習能力是比較個人、也是比較通用的,而溝通能力在不同的企業規模、文化下可以非常的不同,很多時候不能一概而論,Ian 從自己的職業生涯可以歸納出三點:

溝通力 x 跨領域

特別是在國外的大公司,專業分工遠比台灣企業細,不同背景領域的工作者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技巧,溝通能力差的人非但沒有產值,還很有可能對團隊造成負面影響。

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在工程師小圈圈內可以使用各種 Jargon(術語)、在對話中延伸討論各種細節,但與其他領域知識工作者,比如 Marketing、PM、UI/UX 設計師等等討論時,必須要有能力採用對方的語言來表達,而這種能力建立在對其他領域的認識與尊重上,知道如何減緩知識的詛咒造成的負面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溝通力 x 跨團隊

即使只是系統開發,大企業內部一般也會有多個不同的團隊,各自維護著各種不同的子系統與框架,認識不同的團隊,知道其他團隊的目標,能透過內部會議與討論相互說服、促成跨團隊合作順利,可以說是大公司裡頭職涯發展最看重的能力。

溝通基本要件 | 語言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英文口語對話能力,這常常是台灣人在參與會議、表達個人意見上的限制,如果一開始英語會話能力不好,就一定要多透過 Slack、email 主動與各團隊成員交談,了解各方需求,再把口語會話能力慢慢練上來。

延伸閱讀

【夾縫求存的台灣軟體業】來自旅美台灣工程師的觀察

相關職缺

Business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 / Manager (SaaS) 商業開發

Oursky Limited

1400000 3600000

TWD
2024-09-09T14:36:34.175+08:00

【iOS 開發工程師/組長】 iOS Developer Junior/Senior

智鈦星平台服務有限公司

700000 1400000

TWD
2024-09-10T09:27:34.504+08:00

作者介紹

莊杰雲

目前任職金融科技新創,過往從事電商培訓、電商媒體、傳統媒體等工作,熟悉編輯、內容行銷,常撰寫文章分享觀點與心得,文章獲刊於商業周刊、數位時代、遠見、關鍵評論網等知名媒體,希望每篇文章都能對人有所幫助。歡迎各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期待各種火花的碰撞,希望用一杯酒或咖啡交換你的好故事。如果我有這個榮幸,歡迎你隨時聯絡。 關於我:https://rayin.space/about/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