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護理師求職之旅:走出海外,看見台灣人才國際影響力

Jan 17, 2020
Saffron Wu

曾考取美國紐約州護理師執照,卻找不到工作的 Ginger,透過朋友介紹找到一家 Staffing Company 協助 Sponsor 綠卡。等待綠卡核發的過程中,為了累積臨床經驗,一方面受到台灣醫護勞動環境的推力,另一方面由 Meet.jobs 共同創辦人 Lily 介紹得知新加坡政府護理師的徵才機會,因緣際會下,來到新加坡擔任急診護理師。沒想到來新加坡這一趟,不只拓展了 Ginger 的國際觀與視野,也因此改變了 Ginger 原先希望去美國工作的決定。

考取美國護理執照,卻意外來到新加坡

Ginger 畢業於臺南護理專科學校、長庚科大,後來到醫院擔任兩年護理師,中間也做了兩年的癌症臨床試驗,戲稱臨床試驗像太空人探索未知的宇宙般,談話過程中,Ginger 字字句句掩不住對臨床研究的熱愛,「那時候從護理師跳到臨床研究護理師(CRN),我想做的是,用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醫療。我們現在所做的醫療都是用已知的數據去支撐的,但臨床研究不一樣,你是在創造那些數據。它走在現在醫療的前面,責任更大、風險也大,但是相對挑戰也大,所以你會學習很多。」Ginger 說。

擔任臨床研究護理師期間,Ginger 認識了現任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簡稱護師工會)的理事長陳玉鳳,決定協助一起創立工會。「台灣的醫護勞動環境條件其實很差,那時候我們決定要組織工會的時候,因為 CRN 的工作自由度比較大,而且是正常班,有比較多時間,那看到勞動環境那麼差,我自己本身也很不習慣那個被壓榨的環境,但又不想一直在同溫層裡取暖,所以就決定要創工會。」

同一時間,Ginger 也考取了美國紐約州的護理師執照,卻發現美國醫院只收有經驗+有身份(也就是有綠卡)的人。後來因緣際會,加上 Meet.jobs 介紹,Ginger 便來到新加坡醫院,回頭擔任急診護理師的工作。

新加坡VS台灣護理環境大評比

初來乍到新加坡,Ginger 笑說前半年她過得很開心,因為交到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也體驗了很不一樣的多元文化,這是在台灣比較難體驗到的。但 Ginger 也坦言,新加坡醫護勞動環境跟台灣比起來「沒有特別好」,是台灣的醫護勞動環境的推力太強。

新加坡的醫院體系,跟台灣一樣有分公立及私立,但是台灣的公私立醫院,差別並不明顯,公立醫院如我們所熟知的台大、台北榮總,私立醫院如長庚、國泰等等,對病人來說醫療品質相異不大。但新加坡的公私立醫院對病人來說差別非常大,等於是 VIP 病房跟普通病房的差別。而新加坡的私立醫院並不收台灣護理師,只有公立醫院收。這也間接幫助了 Ginger 快速瞭解新加坡這個國家,「你接觸的病人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及不同的社經地位,我可以透過我的職業,看見新加坡社會的縮小版——因為每個人都會生病。」Ginger 說。

而台灣人到新加坡擔任護理師最不適應的地方是輪班,以及相較台灣來說長很多的連續上班天數。「新加坡醫院是所謂的『花花班』,一週工時 44 小時,我們單位是二週休三天,有些單位是二週休四天。新加坡有年假 21 天,還有公共假期,可是一年休起來的天數跟台灣其實是差不多的。台灣醫院則是三班,而且不可以小夜班接白班,至少二個班中間一定要間隔足夠的休息時數,這在勞基法中有規定。新加坡醫院很常有『小夜白』,也就是小夜班接白班的情形。小夜班正常下班是晚上 9 點半,白班是早上 7 點上班,每一個醫院的大夜班工作時數會有點不一樣,有些是 12 個小時,但一個星期只輪二天。」

「新加坡醫院的輪班比較沒人性,台灣的話,勞基法中有規定不可以連續六天上班,新加坡要連續十二天以上才會有問題。中間不是都上同一個班喔!是輪班。」

新加坡醫院體驗多元文化

而新加坡醫療體系,不像台灣一樣講求家庭與醫院共同合作,病人的基礎照護(Basic care)像是洗澡、上廁所,在台灣是由家屬及看護負責,新加坡則都需由護理師負責。「台灣的話,醫師、護理師只負責醫療端,病患跟醫護人員是平等的,只是醫護人員多的是醫療方面的專業,我可以做疾病上的討論跟分析與決定。新加坡是病人送進來之後,所有的照護都是我們要負責,等於說護理師到這裡會需要做台灣看護做的事情,所以有些台灣護理師來到新加坡工作就會覺得很衝擊。」

然而,新加坡醫護勞動環境的優勢在於人力充裕,以及多元文化的學習。Ginger 提到,新加坡雖然是花花班輪班,但中間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是強制一定要你去休息的。「即使你急救到一半,一定會有人來接你的手,你不可以在很累的狀況下上班。台灣的話,護理師加班超時情況很嚴重,甚至生病了還在加班,在新加坡的話不太可能,我們是可以名正言順請病假的。我的單位光急診護理師就有 200 多個人,在台灣哪有可能。」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文化多元,有跟台灣不一樣的華人、馬來、印度及西方文化,像 Ginger 工作的醫院所在的區域有 9 成的人都是新加坡人,她分享她在工作上遇到的趣事說:「你到新加坡會看到很多不同的文化,像印度及孟加拉病人,他們表達疼痛的指數可能 8 分才有我們 3 分,可是 8 分到 9 分大約是產婦生產的疼痛程度,明明只有 3 分痛,他們就會說有 8 分,我就覺得非常好玩。」

「新加坡也有很多穆斯林。因為穆斯林信仰男女分別,特別是老一輩的阿姨,男護理師在協助她之前就要先問,Auntie(新加坡在地尊稱女性長輩的稱呼方式),我可以幫妳嗎?阿姨就會看一下說我不要,這時我們就會知道她是穆斯林,就會派女護理師去。這對我一個來自非穆斯林國家的人衝擊就很大,我在這裡重新去學習如何尊重不同文化、病人表達症狀的方式、他們分別注重什麼樣的東西⋯等等,這是台灣比較沒辦法學到的。」

海外求職體悟:每一個出走的遊子,都是為了更好地回家

問及 Ginger 有什麼建議可以給想來新加坡的年輕工作者?Ginger 有點語重心長,她來新加坡後,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有這麼多台灣人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出國打拚?「這個力量是向外的,像要逃開這塊土地一樣。可是不對啊!台灣孕育我,它帶給我很多能力,是新加坡這塊土地上人民沒有的東西,我們應該要將力量向內聚集才對,就像我當初參加 318 學運,你會有一種感動是一群年輕人聚在一起,只是想要改變這塊土地,因為這個國家的未來是屬於我們的。」

沒有來新加坡,你不會看到台灣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我個人以前很想要出國是因為我一直覺得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是很沒有地位的,某個層面上這樣講是沒有錯,可是來新加坡之後我發現台灣人面對這個世界的迎戰力是不容小覷的。出來之後,你會看到自己的優勢,你就會更有一股動力想要回去。

「那天雲門舞集的林懷民老師有一個演講說,每一個出走的遊子都是為了要回家,我瞬間有點被觸動,我覺得每一個人都需要跟自己出生的那塊土地做連結,如果你自己沒有準備好,你自己不夠完整,你到哪一國去你都是一個很空虛的靈魂。你就是一個很空虛的人,每天二點一線上班、回家,很空虛。」

「所以我後來我就覺得不一定要去國外,留在台灣也很好啊。台灣一直不斷在進步,雖然我們進步的有點慢,但是比起其他進步很快的國家像是新加坡,我們是有加入很多人民的聲音在裡面的。哪裡有更好的工作,我就往哪裡走,可是我在走的那段過程中,我不要忘記自己是台灣人,我每一次出去,都是為了要幫這一塊土地的人得到不一樣的東西、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我們慢慢提升。」

如今她已自新加坡返台,在一家國際藥廠擔任臨床研究專員(CRA)。從參與 318 學運到協助組織工會,Ginger 一路走來,無論是藉由工作、以自己的力量貢獻組織、或透過書籍向內檢視發掘自己的想法,時時刻刻不斷地思考,也讓她找到心中最渴望從事的工作。

你也想轉換職涯軌道,甚至到海外工作找到更多可能性嗎?
歡迎探索【Meet.jobs|為你推薦好工作】,展開全新求職體驗!

作者介紹

Saffron Wu

少女身大叔魂。咖啡及啤酒成癮。戶外運動愛好者。專業為內容行銷、內容策展與製作、品牌溝通、社群媒體經營。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