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訪問】善用薪資購匯 把在中國賺的薪資無痛匯回台灣

Aug 18, 2020
Sharon

全球化的時代來臨,海外工作成為人才走向國際化的趨勢之一,看似風光華麗、遍地商機的中國因而成為求職者進行自我能力試煉的沙場。然而,不同文化、不同世界,一海之隔的中國職場對台灣人看似相近,細節上又有所差距。台灣人才要如何在競爭激烈、思想相對保守的環境中生存,甚至立足;在賺進人民幣後,又該如何無痛把當地收入匯回台灣袋袋平安?

剛結束旅居中國 4 年半生活的 Meet.jobs 用戶 Vanessa Huang 與 Meet.jobs 分享在當地工作的見聞,希望自己的觀察能幫助更多求職者認識中國職場;同時加碼傳授用「薪資購匯」方式,無障礙把當地收入匯回台灣的撇步。

重男輕女 官僚主義 中國台灣職場大不同

她直言,台灣和中國的職場有很大不同,基於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中國職場對女性不甚友善,要在中國職場升遷更不容易,除非你優秀到公司非你不可,否則高層還是傾向選擇男性候選人。「再來,中國職場比較喜歡給年輕人機會,有些職位會特別要求要 40 歲以下的人選,40 歲以上的人選在中國職場行情不太好。」

除了年齡要求外,女性求職者在面試中也經常被問到家庭規劃。「有些獵頭或 HR 會問你結婚了嗎?有沒有男朋友?什麼時候結婚?」。Vanessa 進一步解釋,如果你已婚但還沒有小孩,公司可能也不會用你,因為怕你懷孕。在中國,連產前到產後,女性最長可以請超過半年假,公司不希望你請長假。

「你以為已婚已育就沒事了嗎?不,他們會接著問你什麼時候要生第二胎。」就算後來自己成為招募經理, Vanessa 在聽到公司 HR 對女性求職者提問這些問題時,依然感到無所適從。

她回憶之前在上海的外商企業工作時,也聽過女經理在懷孕期間手上案子被拿走,產後返回工作崗位,接到的案子無論是數量或質量都明顯跟產前落差很多的例子。「在中國,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外商企業,就算是互聯網公司三大巨頭 BAT (B 百度、A 阿里巴巴、T 騰訊),思想基本上都很中國化,想法傾向保守。」

「我當初在中國工作的時候,當地大部分27、8歲的女同事都結婚了。你未婚就會一直被問什麼時候要結婚生子,反而在台灣你單不單身,不是大家關心的重點。」Vanessa 說道。

此外,她指出,中國企業結構中的官僚主義較嚴重,尤其上對下,可以說是「一言堂」。其中又以北方企業的官僚氛圍更為僵硬,「因為北京政治色彩比較重,北方人會覺得自己是皇城底下的子民,特別有優越感。」

社會氣氛較開放 就業中國考慮上海深圳

Vanessa 認為,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中,上海和深圳比較適合台灣人待,因為北京的氣氛沒那麼 open。「上海很華麗、很漂亮,是個國際大都市,機會很多,但你要生存下來也要很拼,而且物價很高。」她說,「如果你沒去過中國,你根本無法想像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物價有多貴。」

她建議想挑戰中國職場的求職者在當地磨練個 2 年就夠了,因為 2 年累積的戰力就已經很能打了。「而且你要確定你的薪資能應付當地生活,否則還是得靠家裡支援。」Vanessa 透露,當地強制投保的五險一金(退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 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和所得稅率很高,她個人這方面的支出就佔了收入的 4 成。

編按:五險一金制度中, 生育保險工傷保險 的保費由企業負擔,其餘保險項目則由企業、勞工負擔及政府財政補貼。

Vanessa 也提醒,因為中國社會保險體制是採分權模式運作,各省、各地社保分局有不同的作業程序,恐對勞工造成不便,譬如退休養老保險,在上海和深圳的社保分局允許拿回勞工繳交的保費部分,北京的社保分局則不允許,所以在中國工作者最好到就業地的社保分局問清楚自己的權益。

海外工作要考慮生活成本 文化差異 和 地方政治局勢

要在中國找到比較好的工作,求職者要專業和語言能力並重,還要關心時事。「專業一定要有,再來有一定的語言能力會比較吃香,譬如英文或其他外語,最好還要懂一點中國和外國的時事。」Vanessa 說。

「要赴海外工作者,匯率、稅務、社會福利、生活成本和文化差異都是事前要考慮清楚的部分。」再者,因為台灣人的身份比較敏感,所以 Vanessa 也提醒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要對當地的政治和政策發展有敏感度。

同時,長期觀察國際人力流動趨勢的 Meet.jobs 創辦人林昶聿補充,中國人力市場信任成本高,公司普遍要求求職者出示上一份工作的薪資條和銀行水單,避免求職者漫天開價,「求職者可提供,也可不提供薪資資訊,中國每一家公司都會跟員工簽署薪資保密條款,求職者可以用這個理由拒絕提供新公司薪資詳情,如果新公司因此拒絕聘請你,你就會錯過這間公司,求職者一般願意接受新公司這項要求。」

「或者,求職者可以用談判技巧幫自己爭取更高薪,例如以本身與目前服務的公司簽定薪資保密條款為由,延緩提供新公司薪資詳情,並向新公司承諾拿到新公司的 Offer 後提供薪資詳情,爭取時間、空間去達到自己理想的薪資,待新公司得到你上一間公司薪資詳情的時候,你人已經加入新公司,一切塵埃落定。」林昶聿說到。

中國求職 有跨文化經驗有加分

「求職的部分,中國不缺 C9(中國頂尖大學間的九校聯盟,相當於中國的常春藤名校)、 985(一流大學,相當於台清交)、211(重點培育大學,相當於台灣的國立大學) 的人才,你要用台灣學歷說服公司,可能效果一般,除非你有跨文化經驗可以幫你加分。」她指出,一般陸企或比較在乎求職者有沒有跨文化經驗,如異國求學經歷,所以蠻多台灣人傾向在中國求學,畢業後留下來找工作。

編按: C9 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Photo Credit: 大學問
Photo Credit: 大學問

對於有意闖蕩中國職場的求職者,Vanessa 直言,中國海歸族越來越多,台灣人才之後在中國不會有更大的優勢,所以要把心態端正,「你在當地就是外籍人士,不過因為你是台灣人,你的政治風險又比一般外籍人士高。」

當台灣勞工遇上中國外匯管制
薪水匯台灣 無限額

想把辛苦賺來的錢匯回台灣,又遇上中國政府實行外匯管制,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該怎麼辦?其實,中國政府從 2018 年起已經開放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以 人民幣 美元 把薪水匯到台灣,這個措施稱為「薪資購匯」

「薪資購匯」適合個人資金需求超過每年 10 萬 人民幣 的人士。Vanessa 當初的做法是先在台灣外匯指定銀行開一個銀行賬戶,然後再到中國 富邦華一 各開一個 人民幣 和 美元 銀行賬戶。「 富邦華一 只能以 人民幣 換成 美元 匯回台灣,所以我把 人民幣 賬戶裡面的存款匯入 美元 賬戶,再匯到台灣。只要備齊文件,幾天後就會入賬台灣的戶頭。」Vanessa 說。

編按:除了 人民幣 換匯 美元 外,台灣部分外匯指定銀行也有提供 人民幣 直匯台灣的服務,建議可以跟個別銀行了解匯款規定與手續費用,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所需要具備的文件包括以下:

(1) 納稅證明(陸稱:完稅證明,請持台胞證或居住證到最近的稅務分局去開立)
在電子化趨勢下,納稅人主要通過稅務分局裡提供的自助服務機開立完稅證明,不過,多數分局的自動服務機強制要求讀取中國身份證,只有少數分局的自動服務機接受中國稅務 App 連線服務,不強制讀取中國身份證,所以非中國籍人士要先註冊好中國稅務 App,再到少數接受非中國籍人士辦理稅務服務的分局,善用 中國稅務 App 連線自動服務機開立完稅證明。

(2) 勞動契約書正本(陸稱:勞務合同,Work Contract)

(3) 薪資代發銀行對賬單〈陸稱:銀行流水,明細中要說明是薪資〉
需到發薪銀行申請,若銀行流水的明細沒有說明是薪資,請公司人資開立「收入證明」,連同銀行流水提供給銀行櫃檯參考。

(4) 匯款銀行的銀聯卡

(5) 台胞證

(6) 擬匯入銀行詳細信息〈包括擬匯入銀行的英文名稱、英文地址、銀行相對幣種帳號、銀行swiftcodes等〉
建議直接跟要匯入的台灣銀行櫃檯詢問大陸匯款相關信息,櫃台會給你海外匯款匯入指示。

每次匯款不要超過新台幣 50 萬

另外要注意,如果是 人民幣 換 美元 ,再匯回台灣以 美元 換 新台幣〈人民幣 換 新台幣 亦同〉,匯款金額盡量不要超過 50 萬新台幣,若超過 50 萬新台幣,受台灣洗錢防制法所規定必須臨櫃說明資金用途;若直接存入 美元 帳戶則沒有匯款金額的限制,與收款銀行電話溝通即可。〈Vanessa 是匯入 中國信託銀行,所以規定是以中信為主,建議匯款前跟先跟銀行作詢問〉。

還有另外兩個方式,供個人資金需求每年不超過 人民幣 10 萬元的人士參考。

(1) 人肉帶回,每次限額 人民幣 2 萬元(帶超過限額被發現可能不會被中國海關放行)

(2) 銀聯卡〈Debit card〉海外自動櫃員機(ATM)提領,但要注意的是:

1. 所持有銀聯卡要開通海外自動櫃員機提現功能,否則無法在海外自動櫃員機領現;

2. 一人一年只能在海外提領 人民幣 10 萬元,意思是指一個人不管在中國境內有多少個銀行賬戶,一年內提領的限額就只有 人民幣 10 萬元,超過限額的話,個人「所有中國境內帳戶」都會被凍結兩年海外取款功能,只能在中國境內取款,因此要注意自己有沒有提領超過年度海外取款額度的金額。此外,海外取款每一家銀聯卡手續費也不同,市面也有幾家銀行是每月有免費領現次數,建議跟銀行客服經理確認。

林昶聿建議中國境內工作的台灣人以「薪資購匯」方式把薪資匯回台灣,避開「個人購匯」選項,因為個人購匯程序更嚴格,除了需要填寫非常詳細的資料外,外籍人士一天也只有 購匯 500 美元的限額;更不建議採用 地下換匯,因為 地下換匯 風險和不確定性都非常高。

與此同時,Vanessa 也提醒在中國工作者適時把資產轉移去其他地區或換成外匯避險,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或至少不要單純持有 人民幣。「除了當地政策的變動外,人民幣 貶值也是一種不利因素,既然是辛苦賺來的錢,不如先做好避險規劃,保護自己。」

歡迎年輕人趁年輕到中國試身手 創業原則上不建議

林昶聿歡迎有意闖蕩中國職場的求職者趁年輕去試身手、練功力,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去從事挑戰性高的產業,如網路、製造、服務業。「不過,我們這邊泛指一般情況,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西進挑戰的想法還是先緩一緩,來日方長,顧好性命安全比較重要。」林昶聿強調。

他繼續分析,中國職場很講求接地氣,剛畢業的大學生比較對他們的味,而且有犯錯的本錢,「 30 歲以上不建議挑戰中國職場,因為搞不好公司主管還比你年輕,就算你願意重新學起,對他們來說還是不夠接地氣。」

至於創業,林昶聿表示,也許可以多考慮中國以外的可能性。


作者介紹

Sharon

Meet.jobs 實習編輯,一名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童鞋。 「世界很大,人很渺小,但人因夢想而偉大,所以懷抱達米(Dummy)的心態求進、學習。」希望透過 Meet.jobs 專欄文章的分享,讓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士更能互相了解、互相扶持。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