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規劃怎麼做?3 大維度定位職場座標釐清轉職方向!

Feb 14, 2020
Reinhardt Lin

做職涯規劃或轉職準備時,我們可以用 3 大維度來定位自己的職場座標,進而從中取捨及選擇。這篇文章將帶你瞭解什麼是職場座標 3 大維度,希望能協助你釐清轉職方向、洞悉企業最重視的能力,進而提高自己的薪資談判籌碼,成功轉職或找到海外工作,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

自 Meet.jobs 創業以來,為了更瞭解用戶,Meet.jobs 提供每位註冊用戶「一次免費」的職涯諮詢服務。一路以來,Meet.jobs 也已談過不下百位的求職者。我們發現,很多人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不知道怎麼寫英文履歷,也不在於沒有英文的面試技巧。真正的問題在於「不了解自己的求職方向」。 因此,我們希望藉由本文,歸納出一些海外工作求職和職涯規劃共通性的一些原則及心得,供 Meet.jobs 的用戶、讀者和想轉職的人參考。

職涯規劃 3 大維度,定位你的職場座標

為提高諮詢時的效率,Meet.jobs 都要求諮詢的用戶先提供履歷或 LinkedIn 連結。您可能聽過履歷被閱讀的「黃金10秒鐘」。是的,每一份簡歷到我們的手上時,第一個步驟也是快速地瀏覽過一遍,然後我們閉上眼睛,問自己說,關於這個人,我們記得什麼;尤其是:「這個人想找什麼工作?」

傳統的觀念告訴我們「一技之長勝過家財萬貫」,但事實上,職涯路上一帆風順,從離開學校以來都在同一個產業從事同一份工作的人,其實是相對少見的。更常見的,可能是在不同行業裡都從事業務工作的人,或者在同一產業中,卻歷練過許多不同職位的人。

一般而言,我們以職務(function)、產業(industry)、地點/市場(location/market)定位一個人的職場座標。也就是,在哪個「地區」的哪一個「行業」裡,從事怎樣的「工作」。其實有意轉職的人,也是從中去做取捨和選擇。

職務(Function)即研發、生產、行銷、業務、人事、行政、法務、財務等職務。產業(Industry)即各種不同的產業。值得一提的是,地點/市場(location)並非只是如字面上的意思為一個地點而已,而是和你所處的市場更加相關。舉例而言,光是在台灣工作,有人隸屬於大中華市場,有些公司將港澳台劃為一區,有些則認為台灣和東南亞是同一個市場,因此不可一概而論。

在這裡必須要提的是,雖然 Meet.jobs 專注於提供跨境的求職資訊,但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以跨境做為轉職選擇的。事實上,職務、產業和地點/市場,要在其中一個維度做出改變時,往往就要花費很大的心力了。如果改變其中一個維度(例如同一個職務但換產業;或者在同個產業換職務),難度大概是50%;要改變兩個維度(例如同時換產業又換職務)那難度又會等比成長,基本上這難度跟創業差不多。要同時改變兩個甚至三個,雖然並非不可能,但明顯風險更高,需要很深刻的覺悟和決心。

職涯規劃第一步:釐清職涯的「主要目標」

為什麼而工作?為什麼而想找國外工作?是 Meet.jobs 在諮詢時另一個在一開始我們就要問清楚的問題。

往往就會有這樣的求職者:明明我們認為也很適合去荷蘭或德國工作,但不知為什麼就是很糾結在英國的工作機會。英國的法規其實遠不如荷蘭和德國開放,因此求職的難度高上許多;如果只是嚮往在歐洲工作,其實並非要英國不可。結果問半天,才囁嚅地說,因為男朋友在英國。

所以,你為什麼想去國外工作?是為了較高的收入?是為了專業所學的發揮?為了該公司或該產業的前景?為了喜歡跟某些人,比如主管、同事或客戶一起共事?為了想要在某個特定的國家住下來?或就是因為超級喜歡這個國家?還是只是想要累積一個海外的經歷,將來想要回到台灣?或者再去其他的國家?又或者,是因為哪些私人的因素呢?

有趣的是,雖然我們很想說,「拜託先把『什麼對你最重要』想清楚」,但很多時候,往往就是沒法想清楚的人才會需要諮詢。又或者,跟我們談過以後,才發現真正對你重要的東西,其實和你原本所想的並不一樣。對此,Meet.jobs 畢竟無法對你的人生選擇負責,但我們能做的是,儘量告訴你「別人是怎麼做的」,儘可能提供最完整而正確的資訊,供你自己判斷和選擇。

人在做決定時會考慮很多面向。上述這些面向,可能都在你的考量之內。也的確,有人就會問,如果我又想要高收入,又希望能有一個職場的保障,那該做那一行?或者,該去哪個國家?世界上或許存在有兩全其美,甚至是多全其美的選擇,但我們無法保證。對此,Meet.jobs 的建議是,想清楚哪個是你的「主要目標」,哪個是你的「次要目標」:主要目標是一定要達成的,而次要目標,有最好,沒有也無妨。

如果你說「這些都是我的主要目標」,那麼其實你的意思就是「這些都是次要目標」。但這也無妨,因為人生總是在不斷地嘗試和經驗累積後,才能更瞭解自己,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不會對自己設限過多的人,也才更適合冒險。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公司或主管,可以是開始思考轉職的契機,但不應該成為轉職的唯一理由。

職涯規劃第二步:專業能力決定薪資談判籌碼

另一個常常被詢問,或者說被誤解的問題是,企業到底在找什麼樣的人才?這個問題再延伸,就是薪資談判。企業究竟為什麼付出這樣的價值?畢竟說穿了,你的薪資,其實也就是企業的成本。

真正在乎人才的企業所重視的,其實不外乎兩者,即「專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首先是「專業能力」。很多人在談薪水的時候是這樣談的:我是某某大學某某科系或研究所畢業的碩士,按照市場行情,我們的起薪是多少多少,所以應該拿多少的薪水。又或者,我住在台北市,租房子一萬、生活費一萬、娛樂費一萬,還要拿一萬塊來孝親,所以是多少薪水。這是我們看到,不只是新人,甚至是有數年工作經驗的人,在找工作、談薪水時常犯的錯誤。

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你的薪水多少,和你一個月的開銷是沒有關係的,和你是什麼學校畢業,甚至你有三年、五年、十年的工作經驗,關係也不大,那只是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你的潛力,而非你真正的實力。

一份工作的薪水多少,其實應徵者所能決定的部份是很少的。絕大部份,是由工作本身所創造的價值而定的。

所以,企業真正要找的——再次特別強調是在乎人才的企業,其實是能夠創造價值、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我需要做這件事的人,你有沒有做過?如果沒有,你知不知道該怎麼做?該去哪找資源?該怎麼收集和分析資訊瞭解問題的本質?該怎麼提出和驗證解決的方法?最終得致問題的答案。而後才有所謂的「帶槍投靠」,例如原有的客戶、技術、團隊、管理能力等等附加條件。

職涯規劃第三步:國際級的團隊合作能力、跨文化經驗

「專業能力」以外,企業更重視的是「團隊合作能力」。現代管理學告訴我們,溝通、合作,其實都有隱性的成本存在。因此,自身專業能力強大,卻難以一起共事的人,其實是團隊裡的頭痛人物。某種程度上,在二者無法得兼時,企業在招聘時還更傾向於選擇專業能力略為欠缺,但是善於合作,並能從他人身上學習的人。

海外求職則更強調求職者的「跨文化經驗」。因為,你必須證明,你不僅只是能和台灣人一起共事而已。而是對於不同文化、專業背景的人,你都有能夠與其合作的能力。你不只是一個台灣的人才,而是一個「國際級」的人才。

很多人說,那我既沒有在國外讀過書,更沒有在國外工作過,那這部份要怎麼凸顯出我的海外經驗呢?對此,我們的回答是,還是要想辦法從你過去的經驗中去挖掘。

很可能在讀書的時候,曾經跟國外的交換生同學一起做專題報告;也有可能,是在過去的職場中,有過美國的客戶、歐洲的實驗室,或者印尼工廠的同事;甚至,在打工度假的過程裡,那種像是發了瘋似地到處投履歷找工作的經驗。都是值得你一提的寶貴經歷。再沒有,起碼我常常看好萊塢電影,或者日劇、韓劇,也投入許多時間學習語言,對於某個國家的文化,知之甚詳。

隨著國際人才增加和跨境工作市場的擴張,學習和自己不同專業、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合作、一起工作的能力,或許將是未來最重要的能力。

欲使用諮詢服務,請點擊下方 Banner 連結後上傳履歷即完成預約。

想要找到更多好工作,歡迎上【Meet.jobs|為你推薦好工作】搜尋職缺、投遞履歷

相關職缺

Career Consulting Service/ 職涯諮詢服務

Meet.Jobs

100

USD
  • 精選
2024-03-15T09:01:12.507+08:00

作者介紹

Reinhardt Lin

全球跨境人力媒合平台 Meet.jobs CAO & Co-Founder,德國 ESMT 商學院 MBA,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資深產品經理、MBA、Ruby on Rails 全端開發者、Open Source 信徒、無國界浪人和社會企業中毒者。曾在 27 個不同國家工作、求學、旅行。有感於不同人在不同時空將有不同價值,創立 Meet.jobs,現已擁有來自 71 個國家的企業和個人用戶。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