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4, 2018
Lucy Chen
加不完的班、漲不了的薪水、放不到的假…台灣職場特產的這些荒謬劇年年都在上演,讓越來越多的人思考著出走的可能,去到薪水好、勞工權益又高漲的歐洲主流國家。但實際到了當地卻又有新的煩惱必須面對:隨著高薪而來的高稅務、熱門城市的高房租還有低不了的飲食成本,種種數字看來似乎歐洲生活也並非全是好處…?
網路、電視媒體時常帶給我們歐洲生活的各種美好想像:更人性的職場、更漂亮的收入或是更優質的生活環境,看久了也難免會想盡快出走。但事實上,歐洲雖然有不少誘人的優點,但實際生活過的人卻也要發現不少讓人煩惱的問題…
「想要像在澳洲打工度假迅速賺到第一桶金?我覺得在 X 國也許不太可能…」
「每個月稅後收入扣掉房租、生活費,大概剩 40% 左右…」
「外食成本不低,有時下班就算很累還是會盡量自己煮飯…」
所以上一篇文章探討職場文化、簽證門檻、求職管道後,本篇幫大家蒐集了一些生活必備支出的數據統計資料,並請三位有歐洲主流(也是工作移民首選)國家工作經驗的台灣人們:分別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全端軟體工程師呂行、在英國倫敦的 UI/UX 設計師 Cynthia Tsao、曾待過德國北萊茵西發里亞阿亨和巴伐利亞雷根斯堡的製程工程師 Tony Chen,繼續一起探討到底「實際生活在歐洲國家」是甚麼情況?又有哪些生活支出上的秘辛是大家不知道的?
歐洲生活 easy 不 easy?稅務、房租、飲食開銷大揭密
- 稅務級距落差
雖然歐洲主流國家的生活往往讓外人非常羨慕,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相對不低的個人稅務。英國大眾媒體衛報在 2017 年曾計算過幾個先進國家中單身、沒有特殊扣除額的國民每年須負擔的個人稅務比率,並比較了三種常見薪資水準的稅率落差,這次幫大家拉出其中六個歐洲先進國家的部分做參考。
由於各國間的免稅額度、醫療服務或是失業救濟措施等的差異,同樣薪水級距的平均稅率有不小的落差。像法國明顯地就是六國中平均稅務最高的國家,但同時它的國民卻也因此享受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第一名的國家醫療體系,以及在失業時能享有前份工資 60% 的每月救濟金(最高上限為 €6,000)的福利。因此,有打算到歐洲工作的人,在看見高稅務的同時,也可以將長期在該地工作甚至是移民後能夠享有的社會福利一併考量進去。
- 房租開銷
通常在選擇國外工作地點時,除去稅務當地的房租也是非常大的開銷,這邊提供線上統計網站 Statista 在 2018 年所統計出,部分歐洲知名大城平均每月每平方公尺的房租:
舉例來說,如果想在英國倫敦租一個 10 坪(約 33 平方公尺)的小公寓,每月房租支出大約 €11,167.2(€28.2*33*12),若以年收入為 £40,000(約 €45,000)的中等收入來看,每年可能會花費約 1/5 的稅前收入在房租上。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數字只提供粗略的估計,具體的金額還是會因為承租的區域、房型、當地治安等等因素而有浮動。另外,為了節省房租也有不少人會選擇和別人一起分租,像是在英國倫敦工作的 Cynthia 就提到,為了住得安全又省錢,自己便和三位室友一起共租近市區的家庭式公寓,平均一人分攤下來的月租(含水電瓦斯、網路費)便可以落在 650~750 英鎊左右。
另外,雖然外出工作時大家往往會優先選擇租房,但有長期定居的打算時,買房也可以是選項之一。呂行就分享到:「荷蘭的房市現狀和台灣很不同,房貸最高可以貸到 100%,連頭期款都不用準備,所以在荷蘭工作的人如果有長期定居的打算,甚至可以考慮直接貸款買房。因為有時候在阿姆斯特丹的市郊購屋,每月的房貸還比在市中心租房更便宜!」
- 飲食開銷:
基本上在歐洲工作,想省錢基本上都需要自己煮飯,呂行也提到:「有時候下班就算感到疲倦還是會盡量自己煮飯。」只能說想在歐洲生存,磨練一身好廚藝絕對是必要的。考量到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餐費部分難以做粗略估算,建議大家可以到下列的物價統計網站 NUMBEO 自行做飲食組合推算:https://www.numbeo.com/cost-of-living/prices_by_city.jsp
但飲食花費往往還是看每個人的習慣,如果是極致省錢的人,可能就會儘量尋找超市的特價品作為食材來源;而身為視味蕾享受為生活一大重點的人,也許就會將高級牛排、有機蔬食列入日常菜單裡。
來看看受訪者們的實際生活支出
那麼在實際在歐洲工作生活的薪資和日常支出可能有多少呢?這次其中三位台灣人在訪談中的分享,也許可以讓你為歐洲城市生活做參考。
Cynthia(英國倫敦,UI/UX 設計師):「雖然這裡當 UI/UX 設計師的薪水比台灣高,可是倫敦物價也是台北的 2~3 倍,所以每個月必要的稅務、勞退提撥、生活支出等等加一加就大約花掉薪水至少一半左右。想要像在澳洲打工度假一樣短時間存很多錢,在英國也許不太可能。」
呂行(荷蘭阿姆斯特丹,軟體全端工程師):「生活花費的部分以我的薪水來說,每個月大約會需要繳 40% 的所得稅,但因為目前還有高技術外籍工作者可以申請的 30% ruling 稅務優惠,所以實繳的所得稅變成 28% 左右。而每個月稅後收入扣掉房租、生活費後大概就剩下 40%。」
*30% ruling: 荷蘭政府提供給高技術外籍工作者的稅務優惠,可透過申請取得 30% 的個人所得稅減免,其效期長達五年。通常一般申請人需達成稅前年薪€37,296(但一些特殊職位、特定年紀範圍內另有不同的薪資規定)、從海外被招募/轉調至荷蘭當地、擁有荷蘭勞工市場上稀缺的工作技能、不得居住在荷蘭邊境 150km 範圍內、員工與雇主雙方同意後一起提出申請等等的門檻。 *有興趣詳細了解 30% ruling資訊的讀者,建議可以到 iamsterdam網站
Tony(德國北萊茵西發里亞阿亨和巴伐利亞雷根斯堡,製程工程師):「我待過的二、三線城市中,其物價雖然和台北差異不大,但因為社會保險、所得稅、健保…等必要支出就可以佔約薪水 45%,能存的錢多少有限。」
雖然歐洲顯然不是個短期掏大金的好選擇,但 Tony 在實際生活後的體悟,卻也值得大家看完這些稅務、生活花費資訊之餘思考一下:「來到歐洲工作,其實可以當成是一個來拓展視野、學習國外經驗的好機會,甚至是當作享受工作、生活平衡的一個難得的人生經驗,不見得只能是為了想要存大錢。」
結語 Takeway
最後,普遍上雖然歐洲的薪資水準相較台灣高、工時也相對合理彈性,但因為高稅率及高物價的影響下,其實在歐洲工作生活也並非全是優點,並且多多少少也會影響到未來的職涯規劃。
像是 Tony 在工作七年後,考量到收入成長的限制,選擇帶著在德國培養出的視野、經驗回到台灣;相反地也有人留下,像 Cynthia 便因為喜歡英國的文化、職場風氣,暫時沒有回國的打算;但也有人選擇持續觀望,像呂行就還沒決定下一步往哪裡走,也許會多嘗試不同的異國職場也不一定。但不論哪一種選擇都沒有絕對的好壞,怎麼樣的生活和職涯才是對自己最好、最 Work life balance 選擇,其實全看你自己怎麼定義!
只要註冊為用戶,即可隨時掌握最新的社群活動及職缺相關資訊。歡迎至 https://meet.jobs/sign-up 註冊為用戶。更多討論與交流,歡迎加入我們的臉書社團「Meet.jobs 全球職場情報交換中心」
作者介紹
Lucy Chen
大學主修經濟、外語,對於外在世界的變化充滿興趣,偶爾透過文字和語言交流記錄下好奇的人事物,分享給大眾。平日熱愛語言,希望有朝一日能透過不同的語言文字挖掘出各國人物的精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