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有關職涯、學習與技能的知識消費金額暴漲,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反而更讓預期薪資的期望變高以因應高漲的生活開銷,也呼應當代職場人越來越焦慮與積極的轉職現況。《2030 轉職地圖》作者、擁有 10 年高階獵才經驗的 Sandy Su (蘇盈如),就以她的海外工作與獵才經驗和讀者分享,「國際工作年薪 300 萬,怎樣才辦得到?」
後疫情時代,有關職涯、學習與技能的知識消費金額暴漲,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反而更讓預期薪資的期望變高以因應高漲的生活開銷,也呼應當代職場人越來越焦慮與積極的轉職現況。《2030 轉職地圖》作者、擁有 10 年高階獵才經驗的 Sandy Su (蘇盈如),就以她的海外工作與獵才經驗和讀者分享,「國際工作年薪 300 萬,怎樣才辦得到?」
「在台灣,年薪 300 萬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大,但在海外工作算是蠻正常的薪酬。」Sandy 首先分享台灣職場中的三種職業定位:新手、中階主管、高階主管。企業雇用應屆畢業生或者轉換跑道的新手時,看重的多半是對方的潛力、環境適應力以及職場互動的軟實力;對中階主管的需求則集中在是否具備能夠進行企業急救的相關產業經驗;而全方位的策略安排或商業思維則是高階主管的工作。
在台灣因為薪資結構設計的緣故,大多只有高階主管或者新創團隊早期創辦人能夠達到年薪 300 萬的水準,且台灣的公司多半還有創辦元老或家族企業卡位導致晉升停滯的政治問題,若想要提升薪資水準,就必須積極考慮轉職佈局。
令人慶幸的是,如果把職涯放眼世界,年薪 300 萬元的目標會簡單一些。
以日本為例,當地非常缺乏前後端技術人才, 800 萬 – 1600 萬日圓年薪(台幣 220 萬到 450 萬)是很常見的範疇,職缺需求多集中在 AI、Fintech 領域。且經過了疫情洗禮後還因此多出許多接受遠端工作的職缺,甚至不需要會日文就有機會進入日本企業,對台灣的求職者來說無疑是個機會。除此之外日本當地人力市場還特別缺招募人員(recruiter),如果想要從事 HR 工作的人也可以先從招募職位開始,累積幾年工作經驗後再轉職人資。
再來,博弈產業需求高的東南亞與當地人力成本昂貴的歐洲地區也同樣面臨技術人力缺乏的問題。縱觀全球,技術類和專業類職缺仍然是國際能動度最高的職類。Sandy 特別提醒說,許多求職者喜歡的行銷職缺或者認為會和高薪掛鉤的業務職缺,反而因為必須深耕當地市場、了解產業變化,因此不像技術職缺有那麼高的能動性。若以薪資多寡來劃分,現階段技術職也具有最強優勢,其他職類則必須透過幾次轉職後,才有較高的機會達到年薪 300 萬的的目標水準。
如果要透過轉職方式取得高薪,有幾個可以切入的方向:反思市場競爭、檢視組織圖、大量建立弱連結與人脈。Sandy 以自身經驗為例,分享自己旅居英國求職時,先觀察英國求職者缺乏的競爭優勢,再透過選讀日文系,補足海外華人欠缺的第三語言優勢,順利卡位類似職缺。
再者,她建議求職者試著找出並檢視目標公司的組織圖,如果找不到也試著自己繪製模擬看看。透過組織圖上的層級劃分和職務說明進一步和自己的職能配對,就能看出工作內容是否適合自己,以及未來入職該公司後的發展空間。「把自己放在獵頭的角度審視,較能看出自己的資歷會被哪些公司喜歡。」Sandy 舉例說,如果求職者曾經有過樂天公司的職缺,經歷與企業偏好相符,就較容易獲得日商的青睞,另外也要考慮到是向傳統日商或者新創日商投遞履歷,根據企業的文化來調整溝通方式。
Sandy 也建議大家積極用各種方式建立弱連結人脈,好比利用出席講座的機會去認識參加講座的人,讓自己取得其他人任職公司內部與產業的資訊和情報,提高與增加自己獲得內部推薦、曝光等機會,爭取更高的轉職成功率和加薪幅度。
以下由 Sandy 總結,促成轉職加薪成功的四大重點策略:
1. 轉職留在最強領域,不換行不換崗
2. 掌握上級主管的用人定位
3. 瞭解產業職缺的市場行情價
4. 大膽把握機會
以上重點共同訴求的內容就是在人力市場中提升觀察層次判斷是否符合對方最高價值的需求,尋找自身的市場、產業、職務、座標優勢,達到理想的最終薪資目標。
擁有 10 年文案工作經驗與 20 年寫作經驗,台灣大學畢業,經過商管、建築、媒體的專業培養,致力於尋找文學創作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