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作
我要推薦
企業徵才
職涯專欄
首頁
全球工作
我要推薦
企業徵才
職涯專欄
趨勢觀點
求職攻略
人物故事
企業專訪
趨勢觀點
【Meet.jobs 專題】遠端工作適合你嗎? 遠距工作的機會與挑戰
因為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延燒,全球數百萬的工作者被迫開始遠距工作,有人在初次嘗試遠距工作後,發現自己喜歡上這樣的工作模式,也有人不太適應遠端工作所帶來的疏離感。究竟在家工作是否真如想像中美好?遠端工作又為求職者帶來甚麼樣的機會和可能性? Meet.jobs 在這次遠端工作專題中採訪了四位透過 Meet.jobs 成功找到遠端工作的工程師與設計師,分享他們在遠端工作中的挑戰與學習,希望對於想要找尋全職遠端工作職缺的你/妳有所幫助。
Evelyn Chang ‧ Apr 23, 2021
Is Remote Work a Good Fit For You?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Remote Working
Evelyn Chang ‧ Apr 23, 2021
4 Tips to Help Build Your Remote Teams for Success
While the world is eagerly expect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o be over soon, the impact it brings to the job market might be here to stay.
Evelyn Chang ‧ Apr 09, 2021
【Meet.jobs 專題】遠端工作大時代來臨! 打造高效遠距團隊必看四個重點心法
超過數百萬的企業員工在 2020 年由於 COVID-19(新冠病毒,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延燒而被迫遠端工作,2021 年隨著新冠病毒疫苗開始在全球陸續施打,疫情的減緩似乎露出一線曙光。然而因為疫情衝擊而大幅改變的辦公室工作場景,卻似乎再也無法完全回到從前。
Evelyn Chang ‧ Apr 04, 2021
「台灣:寶島 or 鬼島?」系列(三)求職平台觀察:錄用外籍人才助長企業競爭資本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全球市場的卡位戰儼然成為企業必修題,要打好這一戰務必借力國際人才,然而缺乏對聘用外籍人才制度的充分理解,令企業和外籍人才錯失許多機會,Meet.jobs 希望透過本求職平台的觀察分享,促進企業與外籍人才對台灣現況的了解,讓企業與人才都能各得其所。
Sharon ‧ Feb 03, 2021
脫歐後的英國|還是求職求學的理想選擇嗎?
道別紛亂的 2020 年,全球人類期許 2021 年可以為生活帶來一個新開始。同一時刻,遠在歐洲的英國及其國民也正式揮別歐盟,以全新的身份開始後脫歐時代的生活。脫歐後的英國,對國際人才和學生到當地求職、求學是優勢還是不利?移民門檻是否比過去更高?大專教育品質是否受影響?英國生活又會迎來什麼新變化?Meet.jobs 職涯專欄邀來旅居英國多年的讀者太太,整理分析脫歐後的英國社會及求職市場的變化,希望為有意到英國求職或求學者提供具體實用的參考。
Mrs Reader ‧ Jan 12, 2021
新鮮人該選大企業還是新創?且聽矽谷台籍工程師怎麼說
求職路上,選新創還是大企業?這個題目幾乎可以說是萬年題目,每年都會有人討論、每年都歷久不衰,大概是僅次於「要不要考研究所?」的熱門議題。有人說在新創可以學習全面、學老闆的思維,有人說去大公司可以學制度、學專精、學團隊合作等,各有各好,到底該怎麼選才好?曾分別在台灣和矽谷新創及上市公司任職的台籍軟體工程師 Ian Tsai 整理本身經歷,列舉新創和大企業的優缺點,為有意投入軟體業的工程師指路。
莊杰雲 ‧ Dec 22, 2020
考慮西進的青年們,先想想這六大成本你承受得住嗎?
美中貿易大戰開打,中國和美國對彼此都祭出了許多手段,這讓許多原本在中國設廠的台灣企業,開始思考著「鮭魚回流」的可能性。比起先前中國祭出的「 31 項惠台措施」,美中貿易戰,又讓許多想要西進的台灣青年們思考著,是否要為了更好的發展西進中國插旗搶機會?
吳居叡 ‧ Dec 14, 2020
【趨勢觀點】「台灣:寶島 or 鬼島 ? 」系列(二)| 外籍人士眼中的台灣——台灣還有機會和可能
繼海地人 Francesca 後,Meet.jobs 邀請到了馬來西亞人 Isaac 分享自己在台灣生活 12 年以來對這個社會和職場的觀察。Isaac 認為,台灣對外籍人士的整體環境較過去更為友善,包括就職門檻的放寬與對不同文化的接納。
Sharon ‧ Nov 17, 2020
首次公開! GOOGLE、APPLE 、FACEBOOK 矽谷工程師年薪千萬!?咁無可能?
當你還在對年薪百萬者感到望塵莫及之際,美國矽谷已經有工程師年薪達千萬新台幣了!究竟這些工程師憑什麼領千萬年薪?詳看本文為您揭曉。
Kiki Wang ‧ Oct 29, 2020
1
2
3
4
5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