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推薦,是最有效的求才求職管道。就像 Airbnb 讓原本不是旅館的住家,釋放出閒置的空間;Uber 讓原本不是司機的人成為駕駛,釋放空餘的車位;Meet.jobs 也希望串起每個人的人脈資源、對好公司好工作的認識,讓原本不是專業獵頭的人,也能成為朋友的「求職顧問」。當我們能幫助彼此到達最能發揮自己價值的位置時,我們也都擁有讓世界更美好的力量!
社交推薦,是最有效的求才求職管道。就像 Airbnb 讓原本不是旅館的住家,釋放出閒置的空間;Uber 讓原本不是司機的人成為駕駛,釋放空餘的車位;Meet.jobs 也希望串起每個人的人脈資源、對好公司好工作的認識,讓原本不是專業獵頭的人,也能成為朋友的「求職顧問」。當我們能幫助彼此到達最能發揮自己價值的位置時,我們也都擁有讓世界更美好的力量!
曾聽交大副校長陳龍英老師說過一則故事。
陳龍英老師是交大電子所第一屆的學生,而宏碁的創辦人施振榮學長,是電子系第一屆的學生,因此兩人頗為熟識。
畢業多年後,留在交大教書的陳龍英老師,一日在課堂上遇到一名來旁聽他課程的研究生,懇求透過老師與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私人交情,推薦自己到當時已小有名氣的宏碁工作。
這名學生大學畢業於台大電機,成績相當優秀,其實自己投履歷就可以進入宏碁了。但他不想只是進去當一名工程師,更希望能直接在施振榮的身邊學習,因為他相信自己終有一天也要創立自己的品牌!
陳老師拗不過這位學生的熱切請求,於是就幫他寫了推薦信。而這位學生,也就如他所願,進入宏碁後直接在施振榮身邊工作。
這名學生,就是後來創辦華碩電腦的施崇棠。
推薦,不僅是最有效率的找工作、找人才的管道,也是能讓人才發揮最大價值的求職方式。
又幾十年後,我也創業了,而且創業內容就和人才有關。我們是 Meet.jobs,希望透過資訊透明和社群分享,為每個人在全世界找到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舞台。
我回想自己不算短的職涯,總是有許多貴人。我只有第一份工作在人力銀行找到,後來,都是前同事,或是前客戶、主管推薦我去下一份工作。我回想自己過去,無論是為公司部門招募人才,或自己組織創業團隊,也多是請友人推薦人選。我也想起了這一個和推薦有關的,三位台灣業界資深前輩的故事。
Meet.jobs 以跨境求職為主題,創辦 2 年以來,曾有多次發生過這樣的故事。一家跨國企業一開始只聘僱了一名台灣人,不久便發現,新成員的表現非常好。於是向這名新員工問道,「公司還有其他工作機會,要不要推薦你的朋友來應徵?」
而透過推薦,企業和應徵者彼此都有更深刻的認識,相較於一般只是投遞履歷的方式,往往更能找到最適合的工作和人才,順利就職。
於是,Meet.jobs 開發了推薦功能。現在,每個 Meet.jobs 的使用者,不只是為自己找工作;而是,透過推薦工作,也幫助別人。
當然,這樣的功能和機制,已經不只限於跨境的求職。
你可以在任何一個標記有「推薦獎金」的職缺上,產生專屬於自己的推薦連結,然後分享給你認為適合這份工作的朋友,或者,直接貼在自己的 Facebook 、 Twitter 或 LinkedIn 的動態。
為增加朋友順利錄取的機率,你會告訴他,為什麼這份工作適合他。有興趣的朋友,在應徵以前會先詢問你工作細節。你可以指導他撰寫履歷、面試技巧,甚至是薪資談判。如果最後朋友順利錄取就職,你將可以獲得由 Meet.jobs 回饋你,額度為該工作 50% 月薪的「推薦感謝金」。
活用社群網路,推薦,是最有效率的求才求職管道。推薦,是最具備「社交」特性的行為。如果在資訊落差最大的跨境求職情境都能獲得成功,推薦,一定能幫助每一個人找到最能發揮自己價值的工作。自此, Meet.jobs 才真的能夠自稱為,是一個「社交求職網站」。
就像是 Uber 運用網路,讓原本不是司機的人成為駕駛,釋放每部汽車裡空餘的座位; Airbnb 讓原本不是旅館的住家,能夠充分利用閒置的空間。 Meet.jobs 也希望透過我們,串起每個人的人脈資源,以及對於好公司、好工作的認識,讓原本不是專業獵頭的朋友,成為彼此的「求職顧問」。真正達到,「讓全世界一起幫你找工作」、讓人才站上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位置、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理念!
關於推薦功能的操作方式,說明如下:
若對推薦功能有任何疑問或建議,歡迎來信 service@Meet.jobs 跟 Meet.jobs 聊聊。
全球跨境人力媒合平台 Meet.jobs CAO & Co-Founder,德國 ESMT 商學院 MBA,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資深產品經理、MBA、Ruby on Rails 全端開發者、Open Source 信徒、無國界浪人和社會企業中毒者。曾在 27 個不同國家工作、求學、旅行。有感於不同人在不同時空將有不同價值,創立 Meet.jobs,現已擁有來自 71 個國家的企業和個人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