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Google 互動設計師楷婷:最好的職場不存在,只有最符合你人生目標的那個

Jan 21, 2019
Lucy Chen

大學主修企管的楷婷,畢業後一個轉彎來到浪漫宜人的荷蘭求學,只為走入嚮往的設計師工作;四年後生活再度轉向,離開荷蘭職場來到美國西雅圖,追尋更寬闊的設計師舞台。目前在美國西雅圖 Google 擔任互動設計師,日日和科技業的高手們互相切磋成長。然而,這樣令人讚嘆不已的職涯轉折背後卻是身在異鄉的楷婷,在經歷過孤獨低潮的海外人生後,一步步重新導正人生方向,獲得的成果…

楷婷(Kaiting Huang),曾旅居於荷蘭台夫特(Delft)、海牙(The Hague)四年,現正居住在美國西雅圖,擔任 Google 的互動設計師。擁有一份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生勝利組履歷,但這條路走來卻是經歷了兩種不同的海外生活的訓練,才一點一滴拼湊出現在的她,以及她的設計師之夢。

去到荷蘭的決定:衝一次改變未來職涯的機會

楷婷於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圖書館前的獨影

其實翻開楷婷過往的人生紀錄,可以發現她其實是個非傳統且起步較晚的設計師。「雖然成長過程中一直有幸接觸到不少像是跳舞、畫畫、鋼琴的才藝,有感覺到自己對於美術、創意有不少興趣,甚至還在國中時很開心地用 html/css 做過一個小網站,但因為自己一直都滿擅長念書考試,所以總想著應該還有其他『正事(笑)』可做,沒有在早期就往設計領域發展。」也因此,大學時雖然選擇了主流的企管系,最後還是在畢業前的廣告公司實習中領悟到,比起推銷一個產品,自己更想做一個設計產品的人,轉行的想法也從此浮現。而求學時期良師的啟發,以及大學在澳洲交換半年的生活經驗,也讓楷婷非常嚮往海外職涯可能,於是畢業後便毅然決然地去到荷蘭台夫特攻讀互動設計碩士。

在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系館的合影

被問及,為何選擇了荷蘭而非熱門的美國攻讀互動設計碩士班,楷婷笑著說,其實一切全出自當年一個稚氣的想法:「覺得歐洲很美很漂亮,在那裡唸設計一定很棒。」想著即使日後發現自己並非做設計的那塊料,但至少也能趁這個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恰好,當時也申請到一份全額獎學金,於是便一鼓作氣地訂下飛往荷蘭的機票,開始她設計師之路的正式起點。

歐洲生活很浪漫?先看你能不能和當地社會產生連結感

求學的兩年間,楷婷發現自己很享受設計的過程,也主動到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公司實習,累積大量作品集。畢業時,由於荷蘭政府有提供給在當地攻讀學、碩士的外籍學生的優惠,能夠申請一年的居留許可(Orientation year)來找工作,楷婷便想著:「既然都出國了,沒多增加些實務經驗也太可惜!」於是主動向各家公司寄送履歷和作品集,求一個留在當地的機會。幸運的是,她在畢業一個月前成功找到了一家在海牙的小型設計公司,繼續在荷蘭的這趟職涯旅程。

荷蘭工作花絮:展示設計介面流程

然而歐洲生活看似浪漫,卻不如一開始所想像的那般美好。雖然薪水是台灣 2 至 3 倍,整體社會風氣不推崇加班,人人還有 25 天年假可以玩遍歐洲,但在度過海外生活的蜜月期後,楷婷卻逐漸發現作為外人難以融入當地社會的一股孤獨感。由於荷蘭人口組成,將近八成是當地人,外國人僅占兩成左右,其中亞裔人口的數字更是少之又少。在工作上即使多以英文溝通,但閒暇時的小聊或是不定期的朋友聚會中,大家會不自覺轉成荷語,話題也多以當地共同社會經驗為主,如荷蘭皇室新聞、當地事件…等,作為外來者難以插入,更遑論自在地以荷語加入對談,建立更深層的人際交流。相似的情形日日在生活中上演,也讓楷婷首次體會到孤立於群體外的失根感。

此外,工作的兩年間,朋友圈中的國際友人也陸陸續續因工作或家庭因素離開荷蘭,更加深了楷婷的失落感。「在台灣,我幾乎沒有體會過孤獨是什麼感覺,那時真的是深深刻刻的體會到了,那種感覺是連愛情都沒辦法填補的。」然而,這段黯淡的日子卻也給了楷婷機會重新深思:當年是為了什麼目標而出國?生活中所追求的目的又是什麼?

漸漸地她歸納出,自己相較於追求穩定生活,更期望能在富有熱忱的設計領域中學習更多,並擁有機會去研究使用者。然而,在荷蘭能換的互動設計職缺並不多,因為國際級軟體公司在荷蘭大多只放行銷業務部門,中小型企業即使有相關職缺,但因為多以國內市場為主,往往會要求一定的荷語能力。這些事實也讓楷婷發現,當初讓她充滿期待和夢想的荷蘭,也許已不再適合自己。多方衡量後,她決定放下原本在荷蘭擁有的一切,重新經歷辦美國簽證、申請研究所、找當地工作的困難過程,就像當年離開台灣到荷蘭追夢一樣,只是這一次她帶著荷蘭經驗給予她的養分來到美國西雅圖,挑戰全新的職涯舞台。

轉向美國西雅圖:追求職涯突破&人際交流的新平衡點

美國生活花絮: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櫻花季

其實選擇西雅圖,源自於一次與在美國西岸工作,且同樣身為設計師的妹妹聊天中,獲得的靈感。相較於荷蘭,西雅圖擁有更蓬勃發展的科技業,近年來發展快速的科技龍頭如微軟、Amazon 皆在當地起家,而 Google、Facebook、Twitter 也紛紛有設立分部。另外,和追求穩定、低風險的歐洲社會不同,美國科技業冒險犯難的精神明顯更旺盛,也讓當地有更多工作機會和更多元的職涯發展。再加上當地的人口組成多元,亞洲人也不在少數,不論是職場上還是私底下的人際中,皆能在保有自身文化的前提下,和眾人建立出平等的交往關係。

而過去在荷蘭時期的黯淡經驗,儘管曾一度痛苦難耐,卻也讓楷婷的心志變得更強大,對於西雅圖的新生活也不再那麼惶恐。更因為過去幾年潛心鑽研前端開發以及設計技能,並靈活運用在作品中,成功彌補了作為外國人在當地職場上的簽證限制以及語言劣勢,在西雅圖拿完第二個碩士後,非常幸運地成為少數通過 Google 面試的高手之一,留在這個科技大城繼續追尋自己的設計師夢。

Google 工作記:出差拜訪客戶兼市場調研

而這一次的西雅圖新生活,不只讓楷婷找到更合適的人際交往環境,也讓她擁有自己更喜歡的工作環境,遇見一群同樣熱愛自身職涯,願意付出更多努力追求極致的夥伴。雖然過去的荷蘭同事們也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更多的是把它當成維持生活的工具,職涯中少有熱情迸發的時刻,甚至不少人 30 歲就已經買房在規劃退休後的人生,日子雖然穩穩地過,但也一眼就能看到盡頭。然而,場景移至美國卻成了另一幅不同的景象。也許是因為西雅圖這個科技大城本就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擁有夢想與才華的人才,而 Google 又擁有其中的佼佼者,身旁的同事們除了基本的聰明專業外,個個都有自己一套專屬的生活哲學和擁有熱忱的職涯目標。在這樣的環境下,楷婷也發現日日都能從同事們身上汲取許多設計靈感,還能向對方學習如何用世界級的眼界打造產品,而這一切都是當年在追求穩定的荷蘭職場難以獲得的優勢。

代表 Google 回母校分享職場心得

海外職涯怎麼選:重點不在你要去哪裡,而是你想做什麼事?

回首過往在荷蘭、美國的兩種不同的異鄉人生,楷婷認為選擇到哪裡工作生活,其實全看每個人的看中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沒有國家是十全十美的夢幻之地,但可以思考當下自己最需要甚麼樣的環境。儘管當初離開荷蘭,但楷婷不認為這就代表荷蘭不好,「當你有能力在國際間移動時,重點不是你要去哪裡,而是你想要做什麼事?還有你的人生賦予哪些事物較高的權重?」西雅圖依舊離家鄉台灣和思念的家人們很遙遠,但這一次的遷移卻讓她找到最能平衡職涯追求和人際需求的所在。

這一路走來的經驗,也讓楷婷對於生活充滿知足,也很感激過去遇上的每一場打擊,一點一滴滋養出現在的她。荷蘭的經驗就像是初次戀愛時遇見的男朋友,交往前怎麼看怎麼好,儘管沒能走到最後,「但這段經驗也讓我變得更好,不只成為獨當一面的設計師,也讓我體會到怎麼在每一次的異國生活裡排解文化衝擊和負面情緒,並且更認識自己、更自在地活著。」當然,有些人可能也會問:「換到美國西岸生活,難道你的海外生活就從此順遂了嗎?」楷婷認為當然不是,即使是美國也有它的令人嫌棄的缺點,但這一次有非常清楚的理想和目標後,也有了留下來的動力。

Google 設計工作坊:專注想點子

最後,被問及人生下一階段有什麼樣的追求和計畫,楷婷表示:「三十前後的女性常常會被問及對婚姻和職涯的取捨,但我覺得我的目標不是去選擇任何一個特定項目,而是在健康、職涯、人際關係、休閒娛樂的四個人生面向達成平衡。過往的經驗讓我理解平衡的重要,因此不管做什麼事我都不會再放棄任何一項元素。」連結過往離開荷蘭抉擇,也是因為在職涯和人際上無法有新的突破,導致長期下來感到身心疲憊。也因此,現在在美國工作之餘,當疏離感再次上身時,楷婷就會多參與一些額外的社交活動,鼓勵自己認識有共同興趣的新朋友,開啟生活上的新連結。至於職涯上,雖然在科技領頭公司 Google 擔任互動設計師,已是令旁人驚艷的成就,但對於設計一直有無盡熱情的楷婷還是期望,將來有一天能做出令自己真心驕傲的「代表作」,或許是一個產品,或許是一項藝術創作,雖然還未有明確的輪廓,但她知道只要自己還熱愛設計的一天,就會朝著這樣的方向持續探索下去!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楷婷在互動設計領域的心得和作品集,歡迎到她的個人網站:kaitinghuang.com

只要註冊為用戶,即可隨時掌握最新的社群活動及職缺相關資訊。歡迎至 https://meet.jobs/sign-up 註冊為用戶。更多討論與交流,歡迎加入我們的臉書社團「Meet.jobs 全球職場情報交換中心

作者介紹

Lucy Chen

大學主修經濟、外語,對於外在世界的變化充滿興趣,偶爾透過文字和語言交流記錄下好奇的人事物,分享給大眾。平日熱愛語言,希望有朝一日能透過不同的語言文字挖掘出各國人物的精采故事。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