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場】在中國大陸「找工作」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Nov 20, 2019
Rex Hung

大陸實習、工作怎麼找?秉持著幫助更多人的善意,Alice 與好友們將獲得實習和職缺訊息的管道和申請方式整理成這篇文章,歡迎有興趣到大陸實行或就業的求職者們參考,並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大家好,我是宜蓁 Alice 。這個 7 到 9 月,我在中國大陸做了兩份數據分析的實習。前一個月在 UBER 北京,後兩個月在 GrowingIO ,它是一間由美國 LinkedIn 前商業分析部老大所創立的新創公司。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幸運的人,能順利地走完暑假這趟奇幻旅程,實在受到太多人的幫助。同時,回台後陸續發現身邊一些朋友,有想要去中國大陸試試看的念頭,卻不知該從何下手。所以,我和一群在中國大陸奮鬥的小夥伴討論後,決定把我們知道的經驗與知識系統性地記錄下來,希望能給大家作為參考。讓有需要的人能少走一點彎路,有效地去到自己心目中的夢幻公司。另外,此篇文章「找工作」涵蓋的範圍包括正職與實習。

  • 寫在文章的最前面
    •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 將我這段旅程中所受到的善意與協助傳遞下去。
      • 相信經濟學裡教我們的,有較透明而完整的資訊,能讓人們更有效率做好的決策。
    • 希望能在這篇文章裡達成的事:
      • 希望大家不要在茫茫大海裡撈針,即便你人還在台灣,在決心進入中國大陸找實習/正職後,都能迅速而準確的找到工作。所以,在此無意比較兩地工作的優劣,僅提供經驗分享。
      • 目標受眾為已經決定要來中國大陸工作的朋友,且工作經驗為 0 ~ 1 年內。所以,此經驗分享不適合 3 年以上的 experience hire 。同時,我自己是唸經濟系出身,所以工作的職能偏屬一類科系,若有意申請工程師的人可以參考,但我想會有些許差別。另外,我是在台灣唸大學,也沒有申請去中國大陸交換,所以 Career Fair 之類的管道無從分享,但有機會的話會找適合的朋友來寫。
    • 自己覺得到底誰適合來中國大陸工作:
      • 能接受長工時、重新適應生活,並從頭打造朋友圈的人。
      • 有想要在步調急、發展快、市場量級大的地方迅速磨練的人。

文章大綱

文章大綱將應聘的流程分成 3 篇文章,分別介紹其中的經驗與知識,本篇文章只介紹 Part 1 的部分。

Part 1:應聘前 -> 前製階段的準備

  • 理解規則
    • 法規
      • 正職的部分,雖然仍有些風險導致公司不喜歡收台灣人。但只要取得就業證即可在中國大陸工作,並享有保險,這我們會在 Part 3 中細說。這邊首先要強調的是「實習」的應聘資格認定,也就是台灣人在中國大陸到底可不可以實習?以下資料改編自陳建翔學長的分享,分別由政府層面以及公司層面討論。
        • 政府層面:問題在於台灣人是否與當地學生享有一樣的解釋權?
          • 學生可以,非學生不行,而實習僅能簽署勞務合同。(註:勞務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差別,我們也一併在 Part 3 比較。)
          • 依據法令條例:《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 [1995] 309 號文件)規定,利用業餘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為建立勞動關係,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這時候合同走勞務合同,依據勞務合同規定。
        • 公司層面:3 個問題影響台灣人實習,同時也是校招時能否率取的風險
          • 公司的歷史遺留問題:公司內部將台灣人視為外籍人士,以招收外籍的流程招收台灣人。
          • HR 不作為問題(風險問題):HR 認為招收台灣人過於困難,因此不願意招收台灣人。
          • 公司外包第三方人力公司:公司本身將 headcount 掛在第三方公司下面,招收台灣人罰則較嚴,公司不願承擔風險。
    • 流程與時程
      • 實習:一般而言以 3 個月為最小值, 3 ~ 6 個月為大宗
        • 實習定位:除了累積履歷與人脈外,實習還有一個重要目的為卡位,也就是拼「實習轉正」。因為實習轉正的誘因使然,所以大公司(如:BAT)的暑期實習爭奪程度不亞於正職。不過,我發現中國大陸實習的機會與風氣比台灣盛行很多,據我在上海唸大學的朋友分享,大學生畢業一般做過至少 4 份的實習。這些實習機會除了一般的暑期實習外,更多的是學期間「隨招隨到」的職位。另外,想用實習轉正取得正職的朋友們,最標準而簡單的方法就是:申請交換 + 實習 + 轉正。
        • 實習類別:
          • 隨招隨到:2 ~ 4 週內會解決投遞履歷 + 筆試 + 面試 + 發放 offer,建議直接飛往當地應徵。
          • 暑期實習:流程漫長,如一般申請正職複雜,較少人還在台灣者使用這個管道。不過大學即在中國大陸念書的朋友們,有機會一試。
      • 校招:分秋招(主力,7 – 12 月)與春招(補招,3 – 5 月)
        • 本土/外商公司:7 – 8 月內推,9 – 11 月網申 + 筆試 + 面試(群面 & 個面),12 月底前完成 offer 發放。 (註:通常本土公司會比外商公司快 1 個月,特別是互聯網行業,是每年校招季最先開跑的產業。)
        • 新創:與公司的成熟度有關,通常會較晚開始招募人才。基本分為兩個 track,也是年後最大的工作釋出來源
          • 7 – 8 月內推,9 – 11 月網申+筆試+面試(多為個面),12 月底前完成 offer 發放
          • 年後開始招聘
  • 資訊搜集
    • 蒐集資訊的管道:
      • 學校和院系求職部門:如果在當地的話,就直接去 career center 詢問吧!
        • 北京大學就業指導中心
        • 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
        • 北大光華職業發展中心
      • 高校 BBS 實習、求職版:需要學校的 ID 與內網才能使用,定位如同台大的 jobs & internships 社團,常會有外面招聘網站不會有的、最一手且最好的職位。雖登入不易,但許多小規模的求職微信群組,會整理 BBS 上的訊息跟群內朋友分享,下一部份會再提及此類微信群組。
      • 人力資源招聘網站:如同台灣 104 那般的網站,建議如果該網站有出 app 的話,可下載 app 使用。因為在使用者的體驗設計上,公司在 app 端會做的比 web 端好,使用起來更為順暢。
      • 求職微信公眾號:微信為中國大陸主要的行銷與運營管道,每家公司都會有自己的公眾號。招聘的時候,會在各家公眾號上釋出招聘訊息,大公司甚至會特別開設專門的求職公眾號。以下分享幾個我有關注的求職微信公眾號。
        • 人販網
        • 500 強校園招聘
        • Offer 先生
        • 復旦管院職涯發展中心
        • 北大光華職涯發展中心
        • 找實習(實習為主)
    • 申請職位的方法
      • 海投:前往上述的網站進行申請,或直接到該公司的網頁投遞履歷。海投是最簡單粗暴、但轉換率較低的方法,但是投多了總是會有效果。
      • 內推:可從小規模的行業求職群、校友群找到與該職位有關的學長姐,抱住他的大腿有禮貌的拜託轉介,較能保證你的履歷不會因為實力以外的因素而沒有被審查到,有的甚至可以跳過筆試關卡。在群組裡,你可以先鎖定職位,然後找到相應公司的學長姐協助轉介;或者,來自夢幻公司的學長姐們,也會推送相關徵才訊息;甚至,有小幫手會定期整理上述高校 BBS 中的徵才訊息,完整地公布在群裡。總之,內推可以說是台灣人在中國大陸求職時,最不可或缺的管道。以下是我自己有加入的求職群/校友群。
        • 兩岸就業求職交流平台(群主:陳建翔學長)
        • 華北台生實習就業創業互助群(群主:呂國豪學長)
        • NTU 校友職涯發展諮詢群(群主:Shelly 學姊)
        • 實習資訊群(NTU)(群主:蕭嘉鵬學長)
        • BJ NTUer 北京台大校友會(群主:Bono 學長)
      • 其他:以正職身份,從台灣跳槽到中國大陸
        • 找外商,同公司內推中國大陸的 team(headcount 重算)
        • 找台灣公司,外派至中國大陸(headcount 不重算)
        • 找在台灣有設分公司的中國大陸公司,想辦法跳回中國大陸(例如:雪豹/獵豹)
  • 應投遞的資料:基本的履歷撰寫方式這裡不再贅述,僅列出自己在準備時,發現兩岸側重的不同之處
    • 履歷(Resume):
      • 語言:中文為主,英文為輔 (註:與台灣不同,台灣本土大公司也是收英文履歷,但在中國大陸本土公司通常收中文,外商才需附英文。)
      • 格式:PDF 一頁,需附照片 (註:與台灣不同,因英文履歷基本不會放照片,所以台灣本土大公司的履歷也不會硬性要求照片,但在中國大陸通常 fresh hire 都要附照片。)
      • 內容:
        • 實習:相較社團經驗,實習經歷顯得更為重要。中國大陸的大學生至大四畢業前,基本可以完成4份實習。
        • 項目:看重做項目(Project)的經驗,可在實習經驗裡強調,或者自己在外研究/比賽亦可,說明項目的成果與自己在其中的貢獻。
        • 獎學金:通常會註明拿過幾次、什麼級別的獎學金,是除了看 GPA 之外的成績認證。
        • 英文檢定:國際通行的 TOEFL、IELTS 一樣適用; TOEIC 證明能力稍微了一點,因為大家知道它相對容易得高分;當地學生會在畢業前應考四六級,地位等同於台灣的全民英檢(GEPT),也就是說全民英檢在中國大陸基本不具備英文認證效力,因為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
      • 信箱:為了怕因為 gmail 在中國大陸無法使用,導致寄/收信之間的漏信,這裡建議使用以下服務
    • 求職信(Cover Letter):通常不為必備資料,但外商可能會需要

第一篇就寫到這邊,在第二篇中我們將會談到:

  • 如果得到了筆試/面試的邀請,該怎麼準備?
  • 另外,如果你完全錯過上述的招聘時程,有什麼其他的求職方法?這題我們會請最強大 YenLi Chen 來跟大家分享。

如果對我們的系列文有任何批評與指教,可以在下方留言回覆 :)。萬事起頭難,謝謝在中國大陸一起奮鬥的夥伴, Janet Lien 、 莊家寧 、蔡澂萱 & Lambert,願意替我修正大綱,甚至下海來分享自己的經驗。也謝謝被我當成假想TA,測驗文章準確性的 Wei Chi 、 Tina Hsieh 、Tse-Yu Chen、 Yang-ci Shuai、 Suan Yao,是你們的鼓勵讓我荒廢了一個月,還是把第一篇文章打完了(誤)。

謝謝這段旅程中幫忙我很多的陳建翔學長、呂國豪學長、何宗翰學長、蕭嘉鵬學長、Han 學長、Yvonne 學姊、Shelly 學長、Jimmy Tsao 學長、Josie Cheng、UBER 的老闆末末與同事們萱萱、常常,GrowingIO 的老闆 Justin 與同事們潤洋、孟雲、范范、林希、冰杰、少勤,以及眾微信群裡熱心協助的學長姐們,有你們在真的是太好了!

本文獲林宜蓁授權刊登,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轉載。原文出處 Alice Lin 臉書

Photo by Li Yang on Unsplash

作者介紹

Rex Hung

I'm just a little bit caught in the middle. Life is a maze and love is a riddle. I don't know where to go, can't do it alone... I've tried and I don't know why.

Bitnami